本文共772字
最新公布的採購經理人指數(PMI)顯示,歐元區2月整體製造業景氣再度萎縮,但工廠產出是去年5月來首次不減反增,顯示供應鏈情況持續改善。
路透報導,標準全球公司(S&P Global)2月製造業PMI終值為48.5,與初估值相符,但比1月的48.8下滑,仍舊低於象徵景氣榮枯分界線的50,顯示製造業景氣仍未脫離萎縮。
不過,衡量製造業產出的次指數不僅高於1月的48.9,還勉力站上50.1,是去年5月來首次高於50。這項次指數將納入3日(周五)出爐的綜合PMI。綜合PMI涵蓋服務業與製造業,被視為是呈現經濟健康全貌更好的指標。
標普全球首席經濟學家威廉斯說:「歐元區製造商2月回報產出稍稍擴張是好消息,一來是5月迄今首見成長,二來顯示從10月所見低點回升的基本趨勢進一步改善。」
威廉森指出,生產景象轉趨光明,反映供應鏈情況普遍改善,投入品對工廠交貨速度加快,加速程度大致是2009年來僅見。」
供應鏈緊繃紓解,導致工廠面臨的成本負擔大幅減緩。投入品價格指數從1月的56.3陡降至2月的50.9,是2020年9月來最低,一部分反映延遲效應,即投入品成本對產出價格的影響會隔一段時日才顯現。
對致力把通膨率壓向2%目標的歐洲央行(ECB)決策官員來說,價格壓力減輕是好消息。一些決策者呼籲在3月之後採取更循序漸進的行動,因為當前通膨率已自10月觸及的高點下滑。然而,路透訪調經濟學家預期,本月ECB進一步升息2碼(0.5個百分點)已成定局。
歐洲央行自去年7月以來已升息300個基點,並承諾在3月再次大規模調升利率,德國央行總裁納格爾也在1日表示,歐洲央行可能需在3月之後大幅升息,並應加速削減其規模龐大的債券投資組合,以對抗頑固的高通膨。
納格爾指出,近來能源價格下跌,短期內可能有助於緩和通膨,但是對中期沒有影響,而物價漲幅有可能持續高於歐洲央行的2%目標。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