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748字
日經報導,由於電動車電池材料的供應競爭加劇,廠商在鋰和鎳需求疲軟之際仍砸大錢追求擴張,市場的供應短缺恐將轉為供應過剩。
生產鋰和鎳的礦商正支付額外成本,要生產更多精煉產品。中國大陸金屬巨擘青山控股先前傳出已開始與數家煉銅廠談判,將轉移重心生產精煉鎳。澳洲、阿根廷和巴西則增加新的鋰供應。
供應競爭加劇是因為西方國家希望取得非中國大陸來源的原料,但這些原料的價格正在走軟,鋰價已自去年的每噸83,506美元跌到70,500美元,鎳價也自11月的30,254美元降至目前的29,800美元,遠低於去年3月「妖鎳期」的峰值48,000美元。
價格反映出市場對於電動車需求放緩的擔憂。全球最大車市中國大陸去年12月結束了電動車購買補貼方案。經濟學家普遍預期,因為各國央行採取貨幣緊縮政策,全球經濟今年將減速。
特斯拉和福特等汽車製造商已調降電動車售價以搶市。今年之前,他們都還能將較高的原料成本轉嫁給顧客。
有交易商預測鋰價今年可能重摔到40,000美元,但礦商不為所動,因為市價目前仍遠高於他們的生產成本。澳洲鋰礦商Liontown Resources決定繼續在西澳推動Kathleen Valley新項目開發,自2024年供應福特汽車。
鋰供應商也努力提升加工能力,希望繞過稱霸能源密集型加工業的中國大陸。他們大手筆投資要價可能高達5億美元的轉化設施,自鋰礦石提取電動車電池用的碳酸鋰。全球最大鋰供應商Albemarle計劃在美國興建轉化設施,南韓的浦項也規劃在國內設廠,而中國大陸同時積極投資國內外鋰資源,海外項目包括辛巴威和玻利維亞。
在鎳市,部分生產鎳冶煉中間產品如混合氫氧化鎳鈷(MHP)的公司也砸錢生產精煉鎳。MHP通常要加工成為硫酸鎳以製作電池。交易商說MHP目前供應過剩,價格低於用途更廣泛的鎳金屬。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