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1075字
由於iPhone、Mac和可穿戴裝置的銷量下滑比華爾街擔心的更嚴重,蘋果公司周四公布的上季營收和獲利均不如市場預期,凸顯出經濟放緩造成的影響和持續的供應問題,股價在盤後交易重挫。
三因素致財報不如預期
蘋果執行長庫克表示,有三個因素影響財報:美元強勢、中國大陸工廠的生產問題影響到iPhone 14 Pro和iPhhone 14 Pro Max產量,以及整體環境充滿挑戰。
蘋果股價繼周四正常交易時段上漲3.7%到150.82美元後,盤後交易下跌5.6%。
該公司截至12月底的年度第1季營收年減5.5%到1,172億美元,季營收年減幅是2016年9月以來最大。華爾街原本預期銷售額可達1,211億美元。每股盈餘年減10.9%到1.88美元,市場平均預期1.94美元。此一表現很令人震驚,這是蘋果近七年來首見獲利低於分析師的普遍預期,事實上,蘋果自2017年8月以來只出現過兩次營收未達預期的情況。
iPhone和Mac銷量下滑
iPhone和Mac銷量尤其疲軟,主要是智慧手機和電腦的需求下滑所致。iPhone營收較降至657.8億美元,不如預估的682.9億美元和一年前成績716億美元。Mac營收年減28.66%到77.4億美元,也遠低於預估96.3億美元和一年前的109億美元。
可穿戴裝置、家居和配件部門——包括Apple Watch、HomePod、Apple TV、AirPods和Beats產品——帶進135億美元的營收,但華爾街預期153億美元,也遜於一年前的147億美元。
其他領域表現較佳,iPad營收94億美元,超過預期的78億美元。服務收入達到創新高的208億美元,超過市場預期的205億美元,也比一年前的195億美元有所增長,Apple Music和Apple TV月費分別漲價1美元和2美元顯有助益。庫克表示,蘋果正在測試一項先買後付的功能,「很快會推出」。
這份財報為投資人提供的另一個亮點是,蘋果披露擁有20億台活躍裝置,包括iPhone、Mac、Apple Watch等產品,比去年1月公布的18億台多。這個數字對投資人來說很重要,因為它總結了蘋果的全球影響力,並表明如果能透過服務或其他附加產品從這些客戶身上獲利的話,股價有上行空間。
蘋果沒有提供第2季的營收展望,延續了其自2020年疫情開始以來的一貫做法。
產業資料庫-智慧手機 iPhone

延伸閱讀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