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756字
國際間對中國大陸貨物的需求轉弱,使航運公司紛紛取消停靠大陸各大港口,這削弱了市場原先認為大陸取消新冠清零政策後可望帶來經濟拉抬效益的預期。
英國金融時報(FT)報導,大陸航運業者指出,由於大陸港口貨量不足,或是擔憂船期遭到延誤,航商因而跳過大陸港口,且情況愈來愈多。儘管這種情況在每年春節期間時有發生,但供應鏈資料服務業者Drewry指出,今年跳港比率「出乎意料之高」;預估未來幾周亞美線與亞歐線的跳港率將達31%,高於去年同期的23%,更比2021年時的16%大幅升高,主因西方國家對陸貨需求下降,以及大陸疫情升高造成勞工短缺及工廠停工,使供應鏈壓力加重。
雖然在農曆新年期間,航運業取消航次很常見,但Drewry表示,今年取消航次的比率「特別高」,原因是西方國家的需求減少。大陸出口已經連續三個月下滑。
除了需求疲軟,大陸過去一個月新冠案例估計數以億計,對國內供應鏈造成壓力,導致員工人力短缺與工廠關閉,也使得出貨需求減少。
上海安貝海運公司執行長楊新天表示:「隨著病毒在大陸各地擴散,船運市場比我預期的最糟狀況還糟。」「市場上有很多空船,然而準備好出貨的貨物沒那麼多。」他把這種情況比擬為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發初期的情況。該公司的船隊擁有數十艘船。
數據業者eeSea執行長桑德博爾表示,干擾因素的本質已經變化,航運市場從一個火熱的市場轉變為需求轉弱,「產業慢慢回到正常,由於需求降低,必須取消更多」。
一名上海製造業者表示,航運業者就是不進港,因為沒有貨運量,而需求下滑正導致航運業者縮減航行中的船舶數量。
乾散貨航商嘉吉海運(Cargill Ocean Transportation)總裁迪勒曼表示,疫情的爆發絕對是導致「跳港」增加的原因,他說該集團沒有取消貨運,但近月減少運煤至大陸,部分原因是季節性的需求變化。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