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777字
2023年全球科技業的最重大主題,將是供應鏈轉移,為台積電和鴻海集團等電子產品製造商的利潤和資本支出帶來諸多不確定性。以下是亞洲科技業今年面對的六大主題。
一、分散先進晶片來源將充滿挑戰
要把先進晶片產能移到亞洲以外地區的阻礙,包括對公用事業基建的要求更高、極紫外光(EUV)微影設備交貨緩慢、以及缺乏當地供應鏈和有經驗工程師的支持,下游市場需求的錯配也是一大問題。
二、印度的效率可能威脅iPhone利潤
蘋果在印度生產iPhone的挑戰,主要是營運效率,而非直接成本。隨著蘋果把部分iPhone生產轉移到印度,iPhone的毛利率可能從約35%萎縮到31.9%。雖然印度政府的補貼和較低的勞工成本,能為毛利率帶來將近4個百分點的助益,但營運效率低落,反而可能對毛利率造成7個百分點的衝擊。
三、對陸產能依賴在未來兩到三年可能不變
中國大陸未來兩到三年仍可能是最大的專業代工基地,雖然中國大陸以外地區的資本支出可能持續增加,但新產能與相關生態系要花好幾年才能擴大規模,因此對中國大陸的曝險未來幾年難以大幅降低。
四、美國的限制可能抑制中國大陸的資本支出
美限制中國大陸取得最先進技術,中國大陸今年的晶片資本支出可能下滑,甚至16奈米以下的先進製程節點可能降至幾乎是零。另一方面,20奈米以上製程節點的邏輯晶片、功率晶片及類比晶片資本支出可能擴張。
五、美國限制令可能衝擊44%~74%的中國大陸需求
應用材料揭露,美國最新限制令可能衝擊約44%~74%的大陸需求,預估全年衝擊為15億~25億美元,而應材的市占率是20%,暗示整體產業受到的影響規模為75億~125億美元。
六、汽車和工業晶片將驅動到2030年晶片銷售成長
未來十年的半導體銷售成長,將是由電動車、工業自動化及智慧家庭應用等新市場帶動,全球晶片需求預料將從約9,000億美元,成長到2030年的1.65兆美元。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