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全球實質薪資首見下滑

提要

上半年減少0.9% 已開發國家降幅最大 凸顯漲薪壓力與通膨走高沒有絕對關係

本文共553字

經濟日報 編譯湯淑君/綜合外電

國際勞工組織(ILO)最新年度報告顯示,今年全球實質薪資下滑,是有比較紀錄可考以來首見,由此可見所謂薪資上漲壓力激升通膨的說法欠缺證據支持。

這個聯合國機構11月30日發布「2022-2023全球薪資報告」,剖析通膨和新冠肺炎疫情對薪資和購買力的影響。

推薦

報告顯示,2022上半年,以實質(扣除通膨)計算的全球平均月薪比去年同期降低0.9%,是ILO自15年前開始發布這項資料以來全球生活水準首次不增反減。

已開發國家因為通膨回升得早,實質薪資降幅也最大。ILO指出,在合計僱用全球約六成受薪員工的20國集團(G20)經濟體中,先進經濟體的實質薪資年減2.2%,G20新興經濟體的實質薪資成長減緩,但仍攀升0.8%,主要得力於中國大陸經濟展現韌性,巴西等其他大國則備受衝擊。

這份報告的領銜作者華茲奎-阿瓦瑞茲說,通膨仍居高不下,意味2022全年的全球實質薪資也可能下滑。她說:「勞工的(全球所得)占比日益下滑。」她提到,2022年的生產力(以每名勞工產出計算)成長不僅超越薪資成長,而且差距是1999年來最大。

ILO指出,在生產力增幅大於薪資漲幅的國家,政府可協助勞工減輕生活費暴增的壓力,特別是強制提高最低工資,無需擔心進一步推升通膨。

報告說:「許多國家似乎有提高工資的空間,而無引發工資-物價螺旋式上升之虞。」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加密幣Terra詐欺 美尋求引渡落網韓籍創辦人
下一篇
被拒絕3次才答應…美記者訪台積電晶圓廠 劉德音揭員工2特質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