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503字
日本銀行(央行)11月30日公布的短觀調查報告顯示,包括向來不願將成本轉嫁給客戶的公司在內,日本企業正紛紛提高商品售價,以反映更廣泛的通膨壓力。
路透報導,根據日銀企業季度調查報告的深度分析,漲價潮正在擴散到許多行業,甚至連電子產品零售商、藥局都在漲價,這些商店素來大打折扣吸引顧客上門,而在原料成本急漲後,有些近30年堅持不漲價的公司也扛不住,首度調漲價格。
該報告指出,當某個產業市占率大的公司漲價後,其它業者也會跟進。日銀員工在報告中表達的觀點,並不代表官方看法,但可能是日銀決定貨幣政策時的參考資料。
過去數十年來,日本一直處於通縮和低通膨的環境中,因許多公司擔心漲價會嚇跑對價格敏感的消費者,往往盡量凍漲價格。
隨著近年新冠疫情造成供應受限,加上今年俄烏戰爭爆發,大幅推高了燃料成本和原料價格,這種情況開始改變,日企不得不將飆升的成本轉嫁給民眾。
日本10月核心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3.6%,創40年新高,遠高於日銀通膨目標值2%,反映進口成本暴增推高物價,已對家庭支出造成壓力。
不過,日銀總裁黑田東彥明確表示,維持實施超寬鬆政策不變,直到通膨不僅受成本壓力驅動,而是需求強勁、薪資加速成長所推動。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