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478字
西方國家近年大幅削減煉油能力,亞洲和中東則持續擴張,在俄烏戰爭的影響下,亞洲和中東成為柴油和汽油等燃油主要供應國的地位已更形鞏固。
歐美各國想斬斷對俄羅斯石油產品的依賴,但國內供應出現短缺,中國大陸和科威特等地的大型煉油廠因此增加了供應市場的機會。根據FGE數據,過去三年,美歐等西方市場每天淨關閉249萬桶煉油產能,中東和亞洲則增加250萬桶。這個差距料將擴大。Rystad Energy估計,未來三年,每天將新增800萬桶煉油產能,亞洲最多,歐洲最少。
推薦
全球煉油業的巨變在疫情期間加速,那時全球進行防疫封鎖,石油需求大減,老舊煉油廠關閉。此後,中國大陸興建更大更先進的煉油廠以滿足國內石油需求,美歐則專注擺脫化石燃料。
俄烏戰爭以及西方隨後制裁俄羅斯燃料供應,使得西方國家逐漸感受到煉油廠減少的壓力。
Wood Mackenzie預估,西北歐的柴油庫存正在減少,明年春季初會降至最低水準,因歐盟想在2月切斷俄羅斯燃料的海運進口。與此同時,美東日益嚴重的柴油和汽油短缺促使美國總統拜登考慮,授權石油公司在國內儲存更多燃料,夏季駕駛高峰期的汽油緊縮可能進一步惡化。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