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372字
全球化增加食品種類並降低其成本,但新冠疫情、俄烏戰爭和其他全球性破壞顯示,複雜的供應鏈也會導致價格動盪。
今年,美國和其他地區的食品價格通膨率創下數十年新高,超過整體消費者物價。儘管最近通膨降溫,但全球食品價格仍比2020年初疫情爆發前高出25%。
推薦
食品業高階主管和經濟學家說,推高價格的因素包括疫情導致的製造和運輸中斷,以及俄烏戰爭對能源和穀物價格的衝擊。儘管這些影響可能消褪,且部分供應商說將嘗試從較近地區採購,但分析師預期,食品的價格波動會更頻繁。
食品和飲料通常包含來自全球各地的原料。美式披薩上面會灑上西班牙火腿片和墨西哥醬。蘇格蘭威士忌有時使用烏克蘭大麥。根據世界貿易組織(WTO),全球食品出口有將近四分之一含外國成分。
荷蘭合作銀行(Rabobank)預測,鑑於能源短缺、農產品的供應問題,及化肥價格居高不下,明年食品價格仍將大幅波動。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