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705字
國際信評標普全球評級,今(28)日發表報告表示,美國的出口管制給大陸最大晶片代工商中芯國際帶來了更多營運上和供應鏈的風險,確認中芯國際「BBB-」的長期發行人信用評級,展望為「負向」。
標普分析師表示,美國於今年10月頒布的限制措施針對的是採16奈米 (nm) 及以下先進邏輯芯片製造,中芯國際在這方面的收入不大。然而,新政策的實施存在不確定性,公司的成熟製成節點生產,尤其是28奈米是否會受到影響。
隨著時間的推移,中芯國際28奈米節點的中斷可能會削弱該公司在國內競爭對手中的技術領先地位、服務的多樣性和財務業績表現。28奈米及以下製程節點,佔中芯國際2021年最後一個季度收入18.6%,這一比例可能會持續增加。
分析師說,「我們的假設是,考慮到美國,這些限制不太可能對中芯國際成熟的節點製成產生重大影響,可能的目標是限制中國獲得更先進的技術。」
這些限制可能危及中芯國際的一部分海外收入,截至今年9月底,海外收入佔其總收入的30%。海外客戶,尤其是美國客戶,可能會重新評估他們的供應鏈,並減少他們對中國半導體製造商的曝險。另一方面,如果海外訂單下降,國內訂單增加可能會部分填補缺口。
中芯國際在消費電子領域的更大曝險可能意味著更大的營收壓力。由於某些消費電子產品和智能家居產品的需求下降,加上此類產品製造商的高庫存水平,將在未來6至12個月內,進一步抑制中芯國際的產能利用率和平均售價。
這些產品部門佔中芯國際收入的60%以上,這些發展正值中芯國際晶圓產能大規模擴張之際,標普估計未來兩年晶圓產能每年增長13%~17%。
對中芯國際的負面展望是基於美國最近於2022年10月頒布的出口限制所帶來的增量運營和供應鏈風險。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