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notice-title img

親愛的讀者您好:

經濟日報 LifeStyle品味 全新改版,推出精緻的生活情報,內容包括時尚、旅遊、藝文、珠寶、精品、遊艇、汽車、醇酒、手錶...等。

誠摯邀請您,在緊湊的行程之餘,試著放下待辦事項,和我們一同欣賞生活裡的美好事物。



不再通知
明天提醒

伊拉克陷乾旱重啟大壩工程 民間憂廣大農田遭淹沒

本文共919字

中央社 伊拉克阿梅沙哈格26日綜合外電報導

伊拉克北部53歲民眾朱布里從未離開過自己的村莊,他的家人在此世代務農,但馬克胡爾大壩(Makhouldam)很快就會淹沒他的家園,強迫他們搬遷。

法新社報導,成千上萬的伊拉克人受到馬克胡爾大壩的威脅。政府希望這座大壩能在5年內完成,可在大河流底格里斯河(Tigris)上面運作。

推薦

朱布里(Jamil al-Juburi)要求「足夠的賠償」,以保障他和他家人的未來。

伊拉克已經有8座水壩,但伊拉克抱怨鄰國土耳其在上游興建設施,影響了底格里斯河的流量。

馬克胡爾大壩計畫可以追溯到2001年,當時是伊拉克獨裁者海珊(Saddam Hussein)執政晚期。

在美國帶領入侵伊拉克後,海珊垮台,接著占領時期社會混亂,這項計畫也因此擱置多年。

馬克胡爾大壩工程終於在2021年重新開始,包括鑽探、土壤分析和一座跨河橋梁。

薩拉赫丁省(Salaheddin)副省長黎阿德(Riad al-Samarai)列出一連串興建大壩的好處,其中包括一座250兆瓦的水力發電廠和「一條灌溉渠可為農業區服務,並為國家糧食安全做出貢獻」。

但公民團體深感憤怒,不僅是為了水壩對人類的衝擊。

「拯救底格里斯河」(Save the Tigris)和HumatDijlah兩個環保團體警告,動植物也會受到影響。他們說,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世界文化遺產亞述古城(Ashur)也處於風險之中。

國際移民組織(IOM)8月指出:「沒有官員嘗試(與當地社區)進行對話或接觸。」

國際移民組織在一項報告中引述伊拉克文化與發展組織Liwan的研究結果指出:「受訪的農場工人和地主認為,馬克胡爾大壩對他們的生計構成了嚴重威脅。」

Liwan研究員卡塞姆(Mehiyar Kathem)指出,伊拉克不需要新水壩,相反地,由於鹽度增加,底格里斯河需要繼續流動。

研究發現,有39個村莊面臨淹沒風險,當中每個村莊有200至8000名居民。

這項報告還說,如果馬克胡爾大壩達到滿載容量,會有67平方公里的「肥沃農田、莊園和果園」消失不見,超過6萬1000頭牲畜不得不「出售或遷移」。

報告並指出,「大壩可能擾亂大約11萬8412人的日常生活」,而當地社區「對決策者缺乏信任感」。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原油供應受阻銀行業危機緩解 國際油價大漲
下一篇
日經:日本JFE工程爭取到中油2.3億美元天然氣三接合約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