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575字
英國金融時報(FT)Lex專欄指出,鴻海集團幾周前才以加碼的獎金為中國大陸鄭州廠招募新人,但在新進員工日前傳出抗爭後,鴻海集團又提供相當於超過一個月工資的津貼,讓他們離開,「日漸升高的勞工成本」這些措辭已經不足以形容鴻海集團所面臨的挑戰。
Lex專欄指出,鴻海集團在讓這些新進員工離開後,接下來的麻煩變少了,鄭州廠員工卻也減少,將加劇人力吃緊的情勢。蘋果已警告,本季的iPhone出貨量將減少,分析師則預估,短期的iPhone產量將因為這些抗爭而減少將近三分之一。
推薦
專欄分析,鄭州廠事件暴露出鴻海集團、蘋果以及中國大陸等三方面的問題。首先,鴻海集團曾有大把時間,投資自動化裝置組裝業務,解決這個問題,但該公司卻反而已砸下數十億美元於資本密集產業的「非正業」,例如晶片製造和電動車,蘋果則是太過仰賴鴻海集團和中國大陸。
中國大陸遭遇的更大問題,則是防疫政策被難堪的情結綁住。中國大陸開發的科興新冠保護效力大概只有中間,但國家驕傲卻阻礙了當局廣泛推行保護力更加的西方品牌疫苗。
而且中國大陸也向鴻海集團一樣,始終投資不族。加護病房的病床數占人口比率,還不到10%,促使北京透過嚴格的防疫封控,追求清零的防疫政策。
不過,這不會改變投資蘋果或鴻海的中期論據,兩者的穩定現金流都保護自身免於近來科技股拋售潮的衝擊,只是,中國大陸的防疫封控未來幾個月預料將持續擾亂供應。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