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1023字
歐盟理事會主席米歇爾(Charles Michel)將於下月1日快閃北京,會晤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相較歐盟的簡短聲明,各國媒體對米歇爾此行的猜測很多,美聯和路透研判,米歇爾此行預計對陸觸及烏克蘭、台灣、人權和美歐經濟等議題。
歐盟24日發布的聲明只有三段,表達米歇爾將在下月1日訪北京會晤習近平;在歐盟理事會10月針對歐盟與中國大陸關係的戰略討論後,有了這趟北京行;在緊張的地緣政治與經濟環境的背景下,這趟訪問代表著一次歐中接觸的適時機會,雙邊領袖將討論全球挑戰和涉及共同利益的主題。
歐盟並未明確列出將和習近平談論的主題,路透引述一名歐盟官員說法表示,米歇爾將討論包含俄烏戰爭以及北京對台灣愈發獨斷的行動等地緣政治挑戰。
「『中俄不互挺』是我們的關鍵利益,意味著不樂見中國對俄供應武器,以及中國規避歐盟的制裁。」這名官員補充,並未看到北京這樣做。
美聯社報導,這趟訪問將觸及歐中兩大貿易體的經濟失衡問題,以及討論與俄羅斯和台灣的關係。
法新社分析,之所以未言明會談主題,反映了歐盟內部成員國對於北京的態度不同,既有像德國這種在中國大陸有著重要經濟利益的國家,也有如立陶宛這種欲與台灣建立關係而引發北京怒火的國家。
德國總理蕭茲(Olaf Scholz)月初率商業訪問團赴陸所展現出來的友好意味,讓其他歐盟國家大為緊張。
而歐盟對北京的緊張關係,包含了俄羅斯對烏克蘭的侵略、中方對台灣的施壓,以及關切北京對香港和新疆等地的打擊,此外,中國大陸與西方集團的角力對抗,也反映在對歐盟的關係上。
歐盟上月告訴27個會員國,必須重新調整對中國大陸的態度,並將北京視為歐盟、美國和其他理念相近國家的強勁競爭者,並呼籲各國降低對北京的高度經濟依賴;歐盟執委會主席范德賴恩(Ursula von der Leyen)上月表示,歐盟各國應以俄羅斯為鑑,對中方保持警惕。
米歇爾今年4月曾與習近平舉行視訊對話,當時說要「再平衡」對中關係,但米歇爾今年8月為在上海舉行的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預錄的開幕致詞影片,傳出因中方想審查演講內容而取消不播。
英國金融時報報導,這將是歐盟理事會主席2018年以來再度訪陸會晤習近平,知情人士表示,這場會晤將是「高度禮遇」規格,歐盟正努力保持對中溝通管道暢通。
除了習近平,路透報導,米歇爾同日也將會晤總理李克強和全國人大委員長栗戰書;美聯社報導,囿於中方防疫限制,這趟訪問只有一天。
中國大陸外交部發言人毛寧被問及此事時僅說,「中方將適時發布消息。」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