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高盛:砸巨資 西方到2030年可能終結依賴大陸EV電池

根據高盛,到2030年,歐美可能終結對中國大陸EV電池的依賴。圖為安徽合肥的一座EV電池廠。路透
根據高盛,到2030年,歐美可能終結對中國大陸EV電池的依賴。圖為安徽合肥的一座EV電池廠。路透

本文共699字

經濟日報 編譯季晶晶/綜合外電

金融時報報導,高盛集團預估,到2030年,美國和歐洲將可因為超過1,600億美元的的新資本支出,減少對中國大陸EV電池的依賴。

EV電池是西方各國擔心他們將過度仰賴中國大陸的核心技術之一,大陸生產全球四分之三的EV電池,主導其材料和部件的生產。然而,根據金融時報,高盛分析師撰寫報告說,華府和布魯塞爾明顯轉向保護主義,加上有企業願大舉投資,西方可能在七年內擺脫對北京的依賴。

推薦

該報告估計,為了擁有自給自足的供應鏈,想與中國大陸競爭的國家必須在電池上投資782億美元,為元件砸下604億美元,開採鋰、鎳和鈷花135億美元,提煉這些金屬,121億美元。

由於美國降低通膨法案(IRA)提供巨額補貼,南韓企業樂金和SK赴美進行大手筆的投資,未來三到五年間,毋須中國大陸,西方國家也能滿足市場對成品電池的需求。

樂金化學周二已宣布,計劃投資逾30億美元在美國田納西州蓋電池廠,預計2025年下半年量產,到2027年,正極材料年產能可達120,000噸,足可驅動大約120萬輛EV。 該公司補充表示,將在原材料供應鏈尋求與礦場和回收業者合作,更好的支援客戶,以滿足IRA的要求。

根據高盛,南韓電池製造商在美國的市占率將在三年內飆升到大約55%,高於2021年的11%。

但高盛分析師指出,「美國企業近斯公告隱含的單位資本支出比中國大陸高出78%,而最近的勞工短缺和薪資通膨,也讓在美生產電池的成本變得更高」。

電動車諮詢業者New Electric Parners合夥人Ross Gregory認為,高盛估計的成本太低,對時程太樂觀,對電池回收的預期不切實際。他說,中國大陸電動車基礎設施在此期間的成長,會大到超過歐美。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斯洛伐克援烏米格戰機 獲美軍售12架攻擊直升機
下一篇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克魯曼:Fed應暫停升息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