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876字
南韓的教育體系正遭致愈來愈多批評。調查顯示,南韓為了補習而付出大筆學費,使年輕學子的心理健康惡化,換來的教育報酬率卻在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所有會員國中墊底。對大學學歷光環的癡迷,也讓南韓勞動力偏離產業的實際需求。
彭博資訊報導,南韓受高等教育的人口比率是已開發國家中最高,而當前的教育體系也幫助了南韓從1950年代的戰後廢墟躋身世界製造大國,是讓該國經濟取得成功的重要推手。但OECD調查顯示,南韓每名勞工的人均國內生產毛額(GDP)是平均每名學生教育經費的6.5倍,在OECD各國中敬陪末座。南韓為一般青少年學生付出的學費比愛爾蘭高40%,每名勞工的人均GDP卻少60%。
南韓教育支出很大一部分是投入在被稱為「學園」(hagwon)的補習班。在承諾提高學生成績下,當地補習班已膨脹成規模23.4兆韓元(170億美元)的產業。
大學升學補習班每月學費要價數百美元。一名南韓議員指出,升學競爭很早就展開,例如一家對幼稚園年紀的孩童所開設的英語教學補習班,一年學費達到2.5萬美元,是當地大學平均學費的五倍。
確實此舉有助南韓學生的表現經常名列國際前茅,但調查顯示,當他們一進入職場,他們認知能力下滑速度卻也是OECD各國中最快。研究人員認為,南韓員工無法維持學生時期優勢的理由是,他們工作後就不再進修和訓練,而且也缺乏競爭和自主性。
OECD調查另顯示,南韓不能學以致用的落差也是已開發國家中最嚴重。一半的南韓大學畢業生,最後都擔任和他們學歷沒什麼關聯的職位,部分原因在於南韓的學歷迷思,會優先考量進頂尖大學的機會,而非加入有助找到終生興趣和培訓職業的學校。
不過,當地愈來愈多技職訓練的學生,卻認為他們的下一步是上大學,而非投入職場,這可能加劇學用落差,並影響生產力。學生則反過來認為是企業在升遷和薪資方面偏好大學生的文化,使他們不得不這麼做。
對大學學歷的迷思,已造成比補習班和私人家教的成本大增,意味著許多夫妻根本負擔不起額外的教育開銷,由於沒辦法為小孩提供最好的機會,他們也就不願意生養子女。南韓去年改寫全球最低生育率,預計總人口將在本世紀末減半。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