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COP27直擊/專訪日環境官員:台日合作看好離岸風電

本文共785字

聯合報 記者林奐成/夏姆錫克即時報導

聯合國第27屆氣候峰會(COP27)進入第6天,雖然台灣政府未能參與減碳談判,但私部門仍能運用科技力,助全球對抗氣候變遷。本報在會場訪問日本環境省地球環境審議官小野洋,他提到台灣在國際場合面對外部壓力,但私部門並未受到限制,因此台灣與日本在許多氣候領域有潛力開展合作,「特別是再生能源產業,如離岸風電是前景特別看好的合作領域」。

岸田首相帶頭做 日本訂10年綠色投資計畫

小野洋說,日本制定大規模計畫來促進綠色經濟,讓私部門產業清楚知道政府未來著重的方向。例如,岸田文雄首相在內閣成立「綠色轉型實踐委員會」並制定為期10年的綠色產業投資計畫,該委員會也正設計「綠色經濟轉型公債」,盼未來推出後可吸引私部門,擴大對再生能源投資。

此外,日本政府積極進行倡議活動,以吸引企業對於減碳產業的投資,「重要的是讓他們瞭解,綠色領域是值得投資且可以帶來成長的新興產業」,藉此創造投資誘因。

小野洋特別提到,由於近年全球注意到企業「漂綠」(Greenwashing)的問題,因此日本政府出版指導方針,解釋「何謂真正的綠色投資」,讓企業有所依循。

台灣私部門科技力 可助日本政府與產業

台灣製造業與科技業聞名國際,小野洋表示,由於台日雙邊產業已有很緊密的合作與連結,所以在氣候議題上,很多領域有潛力可以合作,其中又以再生能源前景最最好。

對於台灣僅能以觀察員身分參與COP27,小野洋則表示,雖然台灣政府無法參與「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UNFCCC),但私部門並未受到聯合國的限制,因此台灣企業應更有企圖心,去發展相關的減碳技術,並與日本在內的外國企業合作,「我們期待台灣企業在這個領域更加積極」。

小野洋強調,台灣有極強的半導體產業和再生能源技術,「當日本政府開展一些計畫時,我們可以採用任何可行的技術,不只日本企業提供,其他國家也可以提供,因此台灣私部門的科技力,可助日本政府和產業一臂之力」。

日本環境省地球環境審議官小野洋,他提到台灣在國際場合面對外部壓力,但私部門並未受...
日本環境省地球環境審議官小野洋,他提到台灣在國際場合面對外部壓力,但私部門並未受到限制,因此台灣與日本在許多氣候領域有潛力開展合作。記者林奐成/攝影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美國財政部長葉倫:政府停擺危險且沒有必要 將引發經濟不利因素
下一篇
美股9月市況有多淒風苦雨?4個數字說分明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