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大動作減產被批短視?盤點OPEC+深層考量與展望2023年油市

本文共1506字

經濟日報 MacroMicro 財經M平方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上週OPEC+部長級會議敲定減產200萬桶,創疫情以來最大減產幅度,激勵油價重返$90關卡!儘管美國今年極力遊說中東國家增產,為何OPEC+依舊不領情?回歸基本面,本次減產如何影響2023年全球原油供需格局?拜登政府打壓油價的下一步會是什麼?本文帶您一次解讀!

一、OPEC+重磅敲定減產200萬桶,不惜與美國作對、背後決策三大理由?

OPEC+部長級會議於上週10/05(三)晚間召開部長級會議,正式敲定重磅減產協議,重點如下:

1.同意減產200萬桶/日,預計從今年11月起執行至2023年12月。

2.生產配額將從4,385.6萬桶調降至4,185.6萬桶,前五大產油國:沙國(-52.6萬桶)、俄羅斯(-52.6萬桶)、伊拉克(-22萬桶)、阿聯酋(-16萬桶)、科威特(-13.5萬桶)承擔約八成的減產量。

3.聲明稿特別提及本次決策是有鑒於「全球經濟與油市前景的不確定性」、「強化油市長期指引的必要性」,並且符合OPEC主動積極(proactive)與預防性(preemptive)的手段。

4.下次會議日期訂於今年12月4日,往後每兩個月召開聯合部長級監督會議(JMMC)、每六個月召開部長級會議(ONOMM),不再逐月舉行會議,但JMMC仍有權隨時召開會議以因應市場變化。

資料來源:OPEC、IEA、Bloomberg、M平方估算。註1:其他非OPEC...
資料來源:OPEC、IEA、Bloomberg、M平方估算。註1:其他非OPEC國包括巴林、汶萊、馬來西亞、蘇丹、南蘇丹。註2:墨西哥於2020年6月後退出減產協議。

我們可以從兩個維度來解讀本次減產——「方向」情理之內,「規模」意料之外。M平方在去年4月快報預判,一旦美國原油產量回升、油價高檔拉回後,OPEC+或將重啟減產措施,而Q3以來隨著經濟衰退擔憂加劇、油價一度失守8字頭,也促使OPEC+早在9月就已出現政策轉向,小幅減產10萬桶。然而本次會議一口氣將生產配額調降200萬桶,不僅超乎原先市場預期(50~100萬桶),也創下2020年4月油價崩跌以來最大減產幅度,反映OPEC+「穩定油價」的強力訊號與決心,激勵布蘭特、WTI原油期貨價格上週突破分別$98/$93,單週漲幅逾10%、重返8月底以來最高點。

會議結束後,白宮旋即發布聲明稿指責減產決策「短視近利」,但為何OPEC+不惜跟美國老大哥作對,也要選擇大動作減產?我們認為有三個原因:

理由一:支撐油價

我們在9月投資月報中曾提及,考量到沙國/阿聯酋/伊拉克等海灣產油國財政平衡油價介於$75~$80,假若油價進一步跌破該區間,不排除OPEC+持續採取減產措施的可能性。而觀察記者會公開發言,奈及利亞石油資源部長(Timipre Sylva)直接表明OPEC希望支撐油價在$90,許多成員國的2023年財政預算都是基於此價格,沙國能源部長(Abdulaziz bin Salman)則強調需要穩定市場才不會抑制實體投資,兩者發言間接驗證我們對於OPEC+捍衛價格的猜想。

財經M平方/提供
財經M平方/提供

理由二:維持逆價差結構

儘管油價相較年內高點($139)已經大幅滑落,但$90塊仍處在十年歷史高檔區間,OPEC+有必要減產200萬桶、刺激油價繼續上揚嗎?我們認為OPEC+另一大目標在於維持逆價差(backwardation,近月價格 > 遠月價格)結構,避免遠近月價差持續收斂、甚至由負翻正,造成市場陷入正價差(contango,近月價格<遠月價格)的惡性循環。

*註:Contango結構下,市場預期未來供需將會改善、遠月價格較高,交易者因此將過剩石油貯存在儲油槽或油輪,導致庫存堆積、現貨價格更加疲弱,形成自我強化的價格下跌趨勢,例如2008年、2014年、2018年、2020年。*

財經M平方/提供
財經M平方/提供

理由三:拉高閒置產能

根據IEA、彭博9月最新數據,OPEC 10國(扣除伊朗、利比亞、委內瑞拉等減產豁免國)每日石油剩餘產能僅剩250~300萬桶,低於長期歷史均值,且沙國、阿聯酋兩國就掌握約200萬桶,其餘國家所剩無幾。從OPEC+的角度,若要扮演好平衡市場供需的調節者,則必須拉高閒置產能(短期透過減產,長期透過投資),才能緩衝任何突發的外生變數,例如俄烏戰爭升溫、中國提前解封。

財經M平方/提供
財經M平方/提供

二、OPEC+減產如何影響2023年油市供需格局?

回歸基本面,本次減產將會如何影響全球原油供需格局?

首先,從帳面上來看,OPEC+確實調降了200萬桶生產配額,但是細看首段的減產表格,可以發現許多國家8月產量數據仍舊低於11月生產配額,例如俄羅斯(生產977萬桶vs配額1,048萬桶)、奈及利亞、多數非OPEC會員國等,意味著實質上不需要減產!只有沙國、伊拉克、阿聯酋、科威特等海灣產油國才要減少供給,因此我們估算OPEC+實際減產量約為100萬桶,接近OPEC+內部測算100~110萬桶。

註:估算實際減產量=MIN(11月配額-8月實際產量, 0)。財經M平方/提供
註:估算實際減產量=MIN(11月配額-8月實際產量, 0)。財經M平方/提供

第二,根據9月EIA短期能源展望(STEO)預估,在尚未考量最新OPEC+減產的情況下,2022年Q4全球石油庫存將每日堆積66萬,2023年則轉為每日消耗21萬桶,如果採用OPEC月報預估值,2023年Q1、Q2供給過剩幅度也僅為39、77萬桶。考慮到OPEC+實際減產量約100萬桶,長期供給緊縮下全球油市可能提前回歸平衡、甚至在2023年出現供需短缺,長線原油基本面出現落底好轉的跡象,給予油價下檔支撐。

財經M平方/提供
財經M平方/提供

關注一:美國政府反制

隨著期中選舉臨近,拜登政府或將採取額外行動以打壓油價,白宮聲明稿也暗示11月後再度釋放戰略石油儲備(SPR)的可能性。現階段觀察SPR已經降至1984年以來最低水位,而美國屬於石油淨出口國,毋須遵守IEA要求最低SPR庫存限制(每日淨進口量x90天),因此理論上仍可持續消耗,但是要再次達到Q2/Q3最大拋儲速度(100~120萬桶/日)恐有難度,供給緩衝受限。

另一方面,外媒報導也指出拜登政府考慮祭出成品油出口禁令,若該政策落地,我們預期歐洲供給缺口擴大、美國本土庫存堆積,或將看到布蘭特-西德州原油價差突破年內高檔。

財經M平方/提供
財經M平方/提供

關注二:長線中美歐需求

三大能源機構(OPEC、IEA、EIA)分別預期2023年全球石油需求年增仍高達為270/210/197萬桶,其中八成來自新興市場。但觀察9月中國財新服務業PMI降至49.3(前55),反映疫情頻起對中國內需造成衝擊,疊加製造業循環持續向下,20大過後若中國未放鬆清零防疫態度,新興市場經濟延續疲弱機率高。而成熟市場部分,歐洲能源危機使經濟衰退風險加大,同時歐美央行持續升息壓抑整體消費下,使能源機構對明年需求仍有下調空間。

更多解析歡迎加入<財經M平方>Line官方帳號!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MacroMicro/財經M平方是亞洲首家以總體經濟為出發點的投資資訊平台。我們致力於將關鍵的數據轉化為友善的圖表,協助大家創立屬於自己的投資地圖。財經M平方正改變著過去資訊不對稱的時代,讓投資人不再被動接受資訊,而是主動「重視基本面」並且能夠「為自己的投資負責」。

延伸閱讀

上一篇
移民穿越英吉利海峽赴英 法國救起63人
下一篇
越南出口連四黑 前景黯淡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