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605字
受到全球需求放緩、債務上升和通膨挑戰等不利因素的影響,世界銀行27日下修對東亞和太平洋地區的經濟成長預測,中國大陸成長率更預估將低於其他主要亞洲國家,位居後段班為1990年來首見。東南亞主要國家成長預估則普遍獲上修,展現韌性,越南成長率預料將居亞洲之冠。
世銀發布的「東亞與太平洋經濟更新」報告預測,東亞和太平洋地區今年經濟將成長3.2%,遠低於4月預測的5%,也比去年的7.2%大幅放緩,明年成長率料會反彈至4.6%。這份報告涵蓋東亞、東南亞及太平洋島國,但不含日本、兩韓及台灣。
中國大陸今年國內生產毛額(GDP)成長率遭大幅下調2.2個百分點至5%,在亞洲排後段班,僅高於寮國的2.5%、蒙古的2.4%,甚至還低於緬甸的3%,主因為當局堅持新冠防疫管制且當地房市低迷。相較下,北京今年GDP成長率目標為約5.5%。世銀預測中國大陸明年將成長4.5%。
報告指出,越南今年GDP有望成長7.2%,遠高於4月預期的5.3%,馬來西亞成長率預測也獲上修0.9個百分點至6.4%,菲律賓上調0.8個百分點至6.5%,泰國上修0.2個百分點至3.1%,反映東南亞經濟相對有韌性。
世銀指出,東亞和太平洋地區當局也以物價控管、補貼及貿易限制等措施,將通膨率中位數壓在4%,但卻也支持了經濟效益較差的糧食生產與高碳能源,從而可能限制長期成長。報告說,長期物價補貼可能導致預算赤字膨脹,並減少投入基礎建設、醫療保健及教育的資金。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