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1064字
南韓經濟似難掙脫「夾心餅」宿命,往年是夾在富裕的日本與成本低廉的中國大陸之間,如今則是在世界兩大經濟體之間的夾縫求生存,但此刻華府和北京正猛踩經濟煞車,勢將威脅南韓經濟展望。
前彭博資訊專欄作家皮塞克(William Pesek)15日在韓國經濟日報(KED)發表評論說,美國聯準會(Fed)為了壓抑40年來最高的通膨,卯勁展開一連串升息行動,帶動美債殖利率竄升。而隨著利率勁揚,美國消費者和企業對三星手機、現代汽車或浦項鋼品的需求可能減弱。
同時,Fed升息循環方興未艾使美元漲勢銳不可當,吸引資本大舉流向美國資產,流速之快令人聯想起1990年代情景。美元走勢極強對亞洲往往是凶兆,1994-1995期間Fed緊縮循環就是導致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的主因。隨著美元飆升,從曼谷、雅加達到首爾,本幣釘住美元的聯繫難以為繼。
事隔25年,今日南韓經濟處境更穩固,俗稱「財閥」的大型家族企業集團,例如三星,似乎不像昔日那般濫權,對經濟構成嚴重危險。
然而,此刻南韓禍不單行。在美國設法控制經濟過熱風險之際,另一大市場--中國大陸--經濟也因「清零」防疫封控政策而急凍,以致亞洲最重要的成長引擎幾近熄火,第2季年比成長率僅0.4%,使全年成長5.5%的官方目標顯得是不可能的任務。皮塞克認為,今年大陸經濟「能躲過全面萎縮,就很幸運了」。
大陸封控防疫嚴重擾亂供應鏈,則可能進一步助燃從首爾到雅加達的通膨烈焰。
日本也不可能伸出援手。日圓戲劇化地對美元貶到24年來最低,不僅表示駛向日本的南韓貨輪更少了,也意味首爾當局必須做出重大決定,以因應今年來日圓急貶24%和中國人民幣貶值9.6%的挑戰。
韓元該升或貶?首爾當局費思量
這個棘手決定是:南韓財政部和央行應該進一步引導韓元(現已位於13年低點)進一步貶值,設法提振出口呢?還是該反其道而行,在全球通膨勁揚時尋求拉抬匯率?
過去20餘年來,南韓政府偏好第一個選項,讓韓元貶值。但今天,眾人對「反向貨幣戰」(reverse currency war)議論紛紛,藉由拉抬匯率控制通膨並吸引外國資本,也有充分論據。
南韓總統尹錫悅上任才四個多月,施政滿意度已掉到30%出頭。皮塞克認為,尹錫悅此時不太可能從事大膽的經濟改革,很可能回頭套用昔日證明有效的成長策略,以支持出口為重心。
皮塞克也批評,尹錫悅上台之初就提出削減政府年度支出,但在美、中同時颳來經濟逆風的此刻大舉撙節支出,顯然「時機不當」;一旦經濟成長展望轉趨黯淡,財政政策勢必得從緊縮轉為擴張。基於通膨風險,指望南韓央行放寬貨幣政策,是不切實際的期待。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