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1118字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與推特(Twitter)正在打440億美元收購交易的官司,法庭文件提到了檢視平台自動化活動工具Botometer。但根據協助建構該工具的印地安那大學(Indiana University)社群媒體觀察站研究人員楊凱程的說法,Botometer不見得能成為馬斯克的有利辨護。
馬斯克指控推特對於其平台上機器人數量撒謊,他應該有權放棄該交易;推特則提告,想迫使馬斯克依原定價格完成收購。
馬斯克對收購案的答覆在周五公開,這位億萬富豪的法律團隊用推特內部數據庫「firehose」以及印大研究人員開發出來的Botometer,來分析平台上的機器人數量。馬斯克聲稱己方分析結果顯示,在7月的第一周,「假帳號或垃圾帳號」占平台可見帳號的33%,在此期間占可獲利每日主動用戶(mDAU)的約10%。推特長期以來都公開表示,此類帳戶占mDAU不到5%。
楊凱程是印大資訊科學博士候選人,他對於馬斯克財力驚人,沒自行花錢僱人打造複雜工具或方法來檢視平台,卻使印大團隊的免費工具,感到驚訝。
他解釋,Botometer不會顯示帳號是否為虛假或垃圾帳號,也不嘗試對該帳號的意圖做任何判斷,而是利用許多因素,例如推文發布的時間或該帳號是否自稱是機器人,來顯示一個帳號被自動化或使用軟體管理的可能性有多大。
這凸顯出馬斯克和推特打法律戰可能面臨的關鍵問題:機器人沒有單一、明確的定義。一些機器人是無害的自動化帳號,例如發布氣象預報或新聞更新。在其他情況下,虛假或詐騙帳號的幕後黑手可能是人,很難使用旨在清除機器人的自動化系統抓出來。
Botometer提供0到5的量表,評判帳號「比較像人」或「比較像機器人」。根據該工具,至少自6月以來,馬斯克帳號在機器人量表上的得分是1,顯示幾乎能肯定背後有一個人。
但楊凱程表示,在很多情況下,機器人與否的區別可能很模糊,例如,人類可登入通常是自動化管理的帳號和並發送推文,考慮到這一點,該工具不一定能斷然區分各式帳號。
Botometer的網站解釋,設一個分水嶺的數值,認為高於該數值的都是機器人,低的都是人類,是很誘人的作法,但並不建議這麼做,因為很少有帳號完全自動化。更重要的是,推特的firehose只顯示推文的帳號,會遺漏只為增加其他用戶粉絲數量的機器人帳號,這是不涉及推文的不真實行為。
楊凱程說,推特有自己的數據可以更容易估計出機器人帳號數量——例如IP地址,以及用戶在設備上查看該應用程式花費的時間。但該公司可能對將這些也許會構成競爭風險或損害用戶隱私的數據交付馬斯克,感到猶豫不決,馬斯克已經放話不想原價收購推特,甚至暗示要建立一個相互競爭的平台。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