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650字
隨著「先買後付」(BNPL)熱潮降溫,一些投資人開始轉而押注新形態的先買後付新創。有別於一般的先買後付業者,這類公司做生意的對象不是消費者,而是企業。
CNBC報導,Klarna、Affirm等讓消費者延後或零利率分期付款的先買後付業者,近來正承受龐大的壓力,因消費者生活成本上升、借貸成本也增加之際,對支出變得更加謹慎。加上蘋果公司(Apple)也跨足先買後付領域,市場面臨競爭加劇的局面。
如今,創投卻開始看好一些來自歐洲的新型態先買後付業者,將成為該領域的真正贏家。例如同樣來自德國的Mondu和Billie,以及英國的Hokodo等公司,都是和企業打交道的先買後付業者。
這些公司宣稱,對先買後付的趨勢而言,企業是更有利可圖的客群,因此他們已吸引大筆投資人的資金。例如,Mondu近來在新一輪募資中籌得4,300萬美元的資金,金主包括矽谷億萬富豪提爾旗下的創投Valar Ventures。
Mondu共同執行長霍夫曼預測,在歐美,企業到企業(B2B)先買後付的市場規模,將在未來幾年達到2,000億美元。
有別於Klarna這類的先買後付公司是授信給消費者來購物,B2B先買後付業者則是聚焦企業之間的交易。市場上早已有一些企業短期融資的方式,例如用營運資金貸款來支應每日的營運成本、應收帳款保理(企業出售全部或部分的收款單,藉此更快取得現金),而先買後付又跟這些方式不同。
目前先買後付的服務格外受到中小企業的歡迎;中小企業在通膨環境下備感壓力。霍夫曼另指出,大銀行長期以來對中小企業的服務都不夠周到。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