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701字
糧食價格在過去幾個月一直上漲,產業觀察人士表示,稻米可能是下一種會漲價的主食。
從小麥等穀類到肉品、食用油等,許多糧食的價格已經大漲,主要由一連串因素造成,包括肥料和能源價格走高,以及俄烏戰爭等因素。此外,印度祭出小麥出口禁令、印尼祭出棕櫚油出口禁令,烏克蘭小麥、燕麥和糖等農產品的出口也受戰爭干擾。
CNBC網站報導,稻米這種亞洲多數國家的主食可能是個一種漲價的糧食。聯合國糧農組織(FAO)上周公布的最新5月數據顯示,國際稻米價格已經連五個月上漲,並攀抵12個月高點。
專家說,能肯定的是,稻米的生產依然充足,但小麥價格上漲,加上農耕的成本普遍攀高,使得稻米價格成為值得關注的對象。
野村首席經濟學家瓦爾瑪(Sonal Varma)說:「我們需要監控稻米接下來的價格,因為小麥漲價可能會導致一些轉向採用稻米替代,增加需求且使得現有庫存降低。」
瓦爾瑪說,保護主義措施「實際上導致全球層級的價格壓力惡化」。她表示,農務用的飼料和肥料成本已經在上漲,而能源價格又增加運費成本,「我們可能會見到各國祭出更多保護主義」。
儘管如此,瓦爾瑪依然認為稻米的風險仍低,因為全球稻米庫存充足,且印度今夏稻米收成預期良好。
根據路透5月底引述泰國官員的說法報導,泰國和越南正協商調高稻米出口價格;6月6日的報導則說,四家出口業者表示,稻米交易商過去兩周已買進更多印度稻米。
國際糧食政策研究所高級研究人員拉波德(David Laborde)表示:「現在,我更擔心印度會在未來幾周祭出稻米出口禁令,他們在限制小麥和糖出口後正如此考量。」
延伸閱讀》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