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792字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接受日經新聞專訪時表示,有意加入美國主導的新印太經濟架構( IPEF註 小詞典 IPEF 印太經濟架構(Indo-Pacific Economic Framework,IPEF)是美國於2022年啟動的一項區域戰略倡議,主要是針對貿易便利化、科技標準、供應鏈韌性與數位安全等的全新主張,計劃與印度與泛太平洋地區國家夥伴尋求共同合作目標。 ),同時也支持中國大陸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
李顯龍表示,希望與日本在內的國家培養關係和維持平衡,以至於新加坡可具有彈性,不過度依賴任何一方。他向日經新聞總編輯井口哲也說:「我們能一起繁榮和享受互相依賴」,強調吸引新加坡參加的誘因在於可「維持亞太地區的和平、穩定及安全」。
李顯龍是在參加日經舉辦的2022年亞洲未來會議數日前接受訪談。此時美國和中國大陸正運用不同的策略在亞太地區拓展影響力。
正在出訪亞洲的美國總統拜登,把IPEF視為與美國夥伴擴大合作的工具。華府已表明,IPEF不是自由貿易協定,比較像是為數位經濟、供應鏈韌性、脫碳化、基礎建設及永續糧食與農業設立的一套標準。
中國大陸則聚焦在貿易協定,例如已加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現正積極申請加入CPTPP。RCEP成員包括東南亞十國(含新加坡)、日本、南韓以及澳洲。
李顯龍也對台灣尋求加入CPTPP發表看法,表示新加坡身為今年的CPTPP輪值主席國,自當扮演「交通警察」的角色。他說:「主席將與成員國磋商,成員國會有自己的看法,若成員國對展開磋商達成共識、展開正式加入的程序。我認為整個過程和磋商需要一段時間。成員國將各自有不同的看法。」
中國大陸將台灣視為一省,但許多台灣民眾自認為與大陸明顯不同。在俄烏戰爭開打後,兩岸緊張關係急升,引發外界擔憂北京當局可能從俄國入侵烏克蘭得到一些線索。台灣則歡迎美國官員的高規格造訪,這使中國大陸感到不滿。
李顯龍表示,這個情況很複雜,「我確信中國政府正詳細研究俄國在俄烏交戰中學到的教訓,並確信台灣也正深入研究烏克蘭在這場戰爭中學到的教訓。」
李顯龍希望兩岸在俄烏戰爭中得到的結論是,他們都需要以明智的方式管理摩擦,「當一國遇到衝突,很容易就擦槍走火。很難斷定俄烏戰爭如何結束」。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