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597字
過去兩年來,新冠疫情和俄烏戰爭等事件擾亂全球供應鏈,導致從自行車到寵物食品等貨物延遲交付,促使愈來愈多新創公司和物流巨頭採用人工智慧(AI)技術,儘可能降低供應鏈中斷的衝擊,創造出規模數百億美元的新產業。
路透報導,Interos、Fero Labs及Klearnow等新創公司正運用人工智慧(AI)和其他尖端技術,幫助製造商及其客戶能夠更快因應供應鏈干擾、監控原物料供應,及妥善安排跨境貿易的繁瑣流程。
分析師預估,聚焦於供應鏈的新科技服務市場規模,將在未來五年突破200億美元。研究業者顧能(Gartner)認為,到2025年時,超過八成的供應鏈新應用都將在某種程度上運用AI和資料科學。
美國Interos說,已描繪出全球4億家企業的情況,並運用機器學習技術為企業客戶監控供應鏈,在發生火警、洪災及駭客入侵等可能衝擊供應鏈的事故時,會立即發出警報。美國達美航空(Delta)已採用 Interos的系統追蹤8,000家供應商。
早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之前,Interos便已評估入侵行動的影響,當時發現約500家美企和烏國企業有直接供應商關係,若加上次級與三級供應商的連結,俄烏開戰影響超過12萬家美企。
美國加州的Klearnow已推出一個平台,協助自動化以紙本為主的海關申報流程,持續追蹤來自中歐的上百種貨物並統計數量、自動更正來源國和總重量的錯誤資訊,還會提供一組序號,內含這批貨物的所有資訊。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