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765字
周休三日堪稱當今上班族之間最熱門的話題,但至少到目前為止,並沒有太多人真正「享用」到這種工作模式。
市場研究機構顧能(Gartner)的調查顯示,美國企業的高層主管認為,縮短上班時數是大家最想要的招聘和留人策略,但這些高層當中卻只有6%表示自己在公司確實或計劃這麼做。企業其實寧願發加班費,或給員工更多彈性選擇上下班時間。
根據顧能這份在4月底做的調查,萬一轉換成以時間為基礎的策略(time-based strategy),像是一周上班四天,這些公司高層最擔心的是生產力流失。
加州議會也有一項法案,原本打算讓州內所有時薪制勞工一周都只需上班四天,但此案已遭擱置,反映出要廣泛推動此措施並不容易。周休三日的做法已在新創公司和思科(Cisco)與聯合利華(Unilever)等幾家大企業測試。雖然有些實驗證實,上班時間縮短有助提升生產力、減輕壓力,例如冰島的實驗就得出這樣的結論,但其他的實驗結果則好壞參半,而例如加州商會等企業團體就強烈反對。與其他已開發國家比起來,美國人工時較長,較少休假。
周休三日的議題討論,也可看出員工希望在職場上尋求的,和企業願意提供的條件差異有多大,例如遠距工作的效率、員工福利和在通膨高漲的時期加薪等。
對於想測試不同型態周休三日的企業而言,彈性和回饋是關鍵。思科今年稍早從人資部門開始測試,包含兩個八周的階段。其中一個階段包括每天上班10小時、每周上班四天,第二階段則包括每周五都不用上班。思科之後將分析這些資料,並訪調員工意見。思科人事、政策與目標長卡楚達斯(Fran Katsoudas)表示,參加測試的員工是她預期的兩倍,還有其他部門的負責人也來詢問是否能擴大辦理。
卡楚達斯說:「員工已準備好要嘗試全新和不同的事物,我想這些新的工作模式,就是要讓我們試著找出如何讓生活中的一切能順暢運作、相互配合。」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