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489字
在首次公開發行股票(IPO)市場降溫之際,亞洲的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在尋求掛牌上處境維艱,原因包括主管機關加強監管力道和投資人需求下滑,均導致美國、亞洲等地的掛牌機會窗口關閉。
根據SPAC研究公司的數據,在過去三個月至少有六家亞洲的SPAC相關業者,已放棄在美國辦理合計規模達13億美元的IPO計畫。12家已申請在香港掛牌的空白支票公司,也僅有一家啟動交易。新加坡也出現類似情況,在1月的三起掛牌案後,SPAC活動已沉寂。
推薦
摩根大通投銀亞太主管烏蘭說,全球IPO市場今年來顯然相當寂靜,若要改變這種情況,市場波動性須降低,投資人也須更願意承擔風險。
在各國央行大開資金水龍頭之際,美國於疫情期間掀起SPAC熱潮,促使去年上市的企業數量創下新高,而亞洲的SPAC市場則較晚起步。香港、新加坡等地的證交所連忙制定自家的SPAC規範,以吸引一部分的SPAC活動,同時亞洲的鉅子和企業家也開始在美國將空白支票公司掛牌。
今年放棄在美國SPAC掛牌計畫的亞洲業者,包括基滙資本和香港的時代資本。來自亞洲的弘毅投資收購公司與Serendipity資本收購公司也已正式中止在美國的掛牌計畫。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