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歐洲煤炭禁運、2.4億桶SPR拋儲,國際制裁最新整理

本文共2414字

經濟日報 MacroMicro 財經M平方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烏俄危機延燒至今,G7表態加重對俄制裁,煤炭也成為歐盟首次能源禁運項目,各國經濟將受到多大的衝擊?另外,我們也從三大能源機構最新數據分析,俄油產量下降、中國疫情、戰略儲油對能源供需的影響。

一、烏俄更新:歐洲煤炭禁運、2.4億桶SPR拋儲,國際制裁最新整理

推薦

最新制裁:布查事件引發G7擴大制裁力道,煤炭成為歐盟首次能源禁運項目

在烏克蘭「布查事件」後,西方國家對俄羅斯制裁力度再度擴大,G7於4月7日發表聯合聲明表示:「我們將加快減少對俄羅斯能源依賴的計劃,包括逐步淘汰和禁止俄羅斯煤炭進口,以及加速減少對俄羅斯石油的依賴。」歐、日、英也分別作出更多表態,歐盟於8日通過對俄羅斯第5輪制裁,禁止進口煤炭、木材、化學品和其他產品,其中俄煤進口禁令將從8月第2週起生效;日本政府則表示除了禁止進口俄羅斯的煤炭外,也將陸續禁止俄羅斯機械、部分木材以及伏特加;英國則是承諾在2022年底前,停止所有俄羅斯煤炭和石油,天然氣也將會跟進。

布查事件:俄羅斯軍隊於4月初自烏克蘭基輔布外圍地區的布查鎮撤軍後,遭國際媒體、社群媒體指控造成大量平民死傷,具有戰爭罪、種族滅絕的嫌疑。

雖然G7聲明表示要對俄羅斯的能源產業實施制裁,但各國政策出現明顯分歧。我們可以發現,美、英兩國對俄限制最多,天然氣、原油、煤均在禁止進口的名單,日本、歐盟目前僅將煤炭列入制裁名單,加拿大則是禁止進口俄國原油。主要原因在於各國對俄羅斯能源依賴程度不同,以下我們整理各國從俄羅斯進口能源商品的金額與比重,並整理出哪些國家面臨較高的風險。

整體來說,加拿大、美國屬於能源(油、氣、煤)淨出口國,對俄實施能源禁運不會嚴重影響國內的原物料供給。日本為原物料的需求國,但主要進口來源國仰賴澳洲、印尼,因此對俄羅斯能源依賴也不大。而歐洲對俄依賴程度最高,因此歐盟內部針對油氣禁運制裁仍有明顯分歧,尤其毗鄰俄國的東歐國家反對聲浪更大,因此目前各國同意禁止進口的項目僅限煤炭。歐盟雖然高達43%煤炭進口來自俄羅斯,但在能源轉型的趨勢下,近年逐步減少煤炭的消費量,目前煤炭需求量已降至1990年代的三分之一,加上俄羅斯進口煤炭佔歐盟整體能源供給不到3%,因此歐盟對於煤碳的依賴程度也不如天然氣與原油。

資料來源:OEC、BP。圖中所提到的原油、精煉油、天然氣(液化+汽化)、煤對應到...
資料來源:OEC、BP。圖中所提到的原油、精煉油、天然氣(液化+汽化)、煤對應到的HS代碼分別為2709、2710、2711、2701。貿易數據參考資料期間為2020年。依賴程度定義─低度依賴:對俄羅斯依賴程度較低/短期內可以輕易找到替代來源;中度依賴:對俄羅斯中度依賴,雖可以找到替代來源,但多數份額難以完全填補;高度依賴:對俄羅斯高度依賴,短期難以找到替代來源。

最新抗衡:美國、IEA追加釋放2.4億桶戰略儲油,俄油供應缺口補上了?

在制裁過後,面對居高不下的油價,國際能源署(IEA)於4月1日也宣布釋出的1.2億桶戰略儲油SPR(美國50%+其餘會員國50%),拜登政府於3月31日也宣布在未來半年內每天平均釋出100萬桶、總量達1.8億桶石油,但其中6,000萬桶將用在前述IEA聯合拋儲行動,因此整體釋出量能為2.4億桶(=1.2億桶美國自行釋放+6,000萬桶來自美國按照IEA拋儲協議+6,000萬桶來自其餘IEA會員國),是過去半年內國際第三次釋出戰略儲油,拋儲規模也創下歷史新高,超越1990年海灣戰爭、2005年卡崔納颶風、2011年利比亞內戰、2021年冬季能源危機、2022年3月初烏俄危機。

財經M平方/提供
財經M平方/提供

這2.4億桶到底是多少?若加上3月初的6000萬桶,總計3億桶要在2個季度內釋出,等同於166萬桶/日的供應,高於我們先前預估的66萬桶/日,若能加上美國Q2季增75萬桶(EIA預估),先考量OPEC+增產不如預期與伊朗核協延遲通過下,總計仍有200 ~ 250萬桶,一定程度能彌補了俄羅斯780萬原油出口中,美、英對其制裁的100萬桶,以及其他因金融貿易因素而損失的總計約200~300萬桶。當然,拉長來看,俄羅斯每年石油出口量約17億桶,IEA總儲備量20億桶、但無法全數耗盡,石油淨進口會員國仍須保持一定庫存水位,本次又已消耗15%總SPR,拋儲影響淡化後,仍要回歸美國、OPEC+產量是否如期釋出,以及需求面的最新發展,我們將於以下更新三大能源機構月報重點。

財經M平方/提供
財經M平方/提供

二、能源機構月報:俄油產量下降,但中國疫情、戰略儲油舒緩供需緊缺

本週三大能源機構(美國能源署EIA、國際能源署IEA、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輪番發佈最新展望,藉此觀察機構對於原油供需基本面的態度轉變,以下我們整理三大機構月報重點:

EIA:下調2022年全球每日石油需求量至9,980萬桶(3月預估10,061萬桶),同時也下調2022年俄國每日石油產量至1,043萬桶(3月預估1,083萬桶),而我們最關心的庫存方面,Q2~Q4起庫存轉呈堆積(29、68、64萬桶vs 3月預估:74、64、57萬桶),但仍因烏俄風暴顯著下調了Q2的堆積幅度,是值得持續關注的地方。

OPEC:3月OPEC 10國(除伊朗、利比亞、委內瑞拉等豁免國)僅增產8萬桶,大幅低於配額25.4萬桶。安哥拉(-8萬桶)、剛果(-15萬桶)、加彭(-4萬桶)、奈及利亞(-24萬桶)等非洲國家持續面臨剩餘產能不足、產量不增反減,沙特(+54萬桶vs配額+104萬桶)與伊拉克(+11萬桶vs配額+45萬桶)兩大產油國也並未達標,整體增產狀況不如預期。

IEA:中國與OECD需求轉弱、連續第二個月下調需求增幅,而供給端方面,則預估俄國原油產量4月損失150萬桶(先前預估300萬桶)、5月產量損失將達到300萬桶。此外,全球石油庫存連續14個月下降,2月OECD工業庫存快速消耗至5年平均值的3.2億桶以下,但由於需求前景轉弱、以及戰略儲油(SPR)歷史規模釋放,預計能短期避免供給緊缺。

整體而言,我們從上述能源機構月報可以收斂出三個重點。首先,烏俄風暴使得俄國4、5月產量可能減少150 ~ 300萬桶,EIA雖然預估Q2 庫存維持堆積(+29萬桶),但較先前預估大幅下降,反映俄油供應干擾。第二,中國疫情、通膨壓力逐漸影響到各國需求前景;最後,IEA會員國大規模釋放戰略儲油,避免油市出現嚴重供需缺口,這是油價近期舒緩的關鍵因素之一。

財經M平方/提供
財經M平方/提供

更完整的解析都統整在財經M平方網站上,立即閱讀!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MacroMicro/財經M平方是亞洲首家以總體經濟為出發點的投資資訊平台。我們致力於將關鍵的數據轉化為友善的圖表,協助大家創立屬於自己的投資地圖。財經M平方正改變著過去資訊不對稱的時代,讓投資人不再被動接受資訊,而是主動「重視基本面」並且能夠「為自己的投資負責」。

延伸閱讀

上一篇
馬堡病毒首現坦尚尼亞奪5命 衛生當局籲勿驚慌
下一篇
鴿轉鷹又轉鴿?Fed決策轉不停 利率路標下步看啥?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