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654字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沒有正常人喜歡在買東西時支付更高的價格,但通膨趨勢下,投資人調整投資組合還是能獲利。
包括可口可樂(Coca-Cika)和百事可樂(Pepsi)在內的必需性消費巨擘,只要能將部分成本轉嫁給消費者,就能受惠於物價上漲。一些公司正付諸實行。
例如,J.M. Smucker旗下有許多產品,包括Jif生花醬和Folgers咖啡都已調漲價格,但未影響需求或股價。該公司周二公布優於預期的財報後,股價勁揚逾5%。
一些零售商也發現,他們可以漲價彌補較高成本,但不得罪顧客。周二公布亮麗營收和強勁獲利的服飾業者Guess表示,將減少門市折扣以因應棉花價格上漲。Guess股價周三聞訊大漲近15%。
通膨走高也推升銀行、原物料公司和能源股。
基金經理人Horizon Kinetics今年稍早推出的Inflation Beneficiaries ETF,對金融服務和大宗商品類股有很高的曝險,持股最多的包括擁有私人土地的Texas Pacific、紐約證交所母公司洲際交易所集團(ICE),以及食品巨擘Archer Daniels Midland。這檔基金1月中交易以來激漲26%,優於道瓊、標普500和那斯達克指數同期間的漲幅。
買股並不是唯一可從通膨中獲利的方法。
富國投資的分析師本周撰寫報告指出,被稱為「實質資產」的黃金、石油和農產品等大宗商品,在1970年代、1980年代、2000年代初的高通膨期間,表現遠優於美股大盤。這種情況可能再度發生。投資這些資產可當成是日常用品物價上揚的避險工具。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