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調整自身體質?經濟統戰?

本文共726字

經濟日報 林克倫

紫光併購台封測廠、台積電赴陸投資,加上擴大開放台灣居民個體工商戶經營門檻,頗有大陸欲「抽乾」台灣上下層經濟體質疑慮;但若從大陸調整自身經濟的國際與內部角度看,放寬個體工商戶應更多著眼促進內部服務業更上層樓的「催化劑」,現稱經濟統戰、言之過早。

大陸調整自身經濟體質的作法,可概分國際與內部兩環境。人民幣日前成為國際貨幣基金的一籃子貨幣,透過成立上海、福建等中國自由貿易試驗區作法,目的是讓中國企業先行與西方法治化運作模式接軌。

此為援引「外卡」來逼迫中國企業要轉型。在內部經濟調整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提簡政放權,過去兩年逐步推行商業法令、規章、制度流程等改革,除刺激經濟活力外,更重要是讓中國營商環境更市場化、法治化、全球化、透明化。

中共願大動筋骨全面改造自身體質原因,首先是若不改、難以永續發展,二是美國、日本、英國與歐盟等發達經濟體已結成聯盟,意圖借高門檻排除中國,跨太平洋夥伴協定即是一例,此為「亞太版的經濟北約」。

在此大改革、大調整的脈絡下,紫光集團欲併購台灣封測廠,實為北京國家經濟戰略安全下的全球企業併購行為,就像早些年想併購澳洲鐵礦場、美國石油企業一樣,絕對會遇到反彈,既不意外、也不特殊。

至於擴大開放台灣居民個體工商戶的限制,人在台灣的基層民眾或青年想赴大陸創業,其實機會成本相當高;此政策首要指涉對象,更多是已在大陸工作生活的台籍幹部或家屬,以及在大陸讀書的台灣青年。

這批長年在大陸的台灣民眾,有人因企業轉廠而想續留大陸改創業,有人是結婚定居想幫家人開店,台灣年輕人則想畢業後直接創業;諸多因素的核心,其實是人脈關係均在此,回不去台灣了。就此,大陸其實是協助台灣解決就業壓力。

再從大陸轉變經濟體質看,台灣服務業跟大陸相比、自有其先天優勢。

上一篇
看見轉型升級的香港
下一篇
郭董的廣州夢 快要成真了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