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貨漲價股大盤點 這六檔幫你賺紅包
不論是在產業面、市場面,2020年都是充滿驚奇的一年,因應新冠病毒疫情快速擴散全球,各國所採取的公衛防疫措施,大幅改變了原來的市場供需情勢,疫情嚴重地區有許多觀光、餐飲等傳統服務業受害,能提供居家辦公(WFH)、遠距學習、線上娛樂及消費的科技軟硬體廠商則明顯受惠。
原屬於成熟產品的個人電腦(PC),尤其是筆電,在這次疫情中成為搶手貨。市調機構TrendForce最新資料顯示,2020年全球筆電出貨量不僅首次超過兩億台,年成長幅度也以22.5%創下新高,預估2021年全球筆電出貨量將有機會上看2.17億台,年成長率達8.6%。
在過去幾年,隨著智慧型手機和平板電腦等行動裝置迅速普及,全球PC市場連年低迷,不過,受惠於疫情帶動居家辦公、遠距教學的熱潮,PC重獲青睞,原因是PC螢幕比行動裝置更大,並搭配方便輸入的鍵盤,成為消費者居家辦公和遠距學習的首選配備。
疫情肆虐加速全球數位轉型
居家辦公遠距學習成新常態
隨著北半球進入冬天,各國疫情更加嚴峻,尤其是歐美地區,未來即便疫情可能隨著疫苗擴大施打而逐漸獲得控制,居家辦公和遠距學習已成為許多民眾的新常態,市調機構預期2021年筆電出貨量將再創新高,又逢近年美國對中國製造產品加徵關稅,在中國以外有大量產能的台灣NB相關供應鏈成為主要受惠者。
另一方面,2020年5G在各國陸續進入商轉,5G基地台布建及手機換機潮啟動,萬物連網時代來臨,加上疫情帶動PC需求大增,電視銷售也受惠宅經濟效應,相關IC(Integrated Circuit,積體電路)供不應求,陸續調漲報價,原已成熟、近年產能擴充有限的8吋晶圓廠炙手可熱,加上美國在2020年下半年制裁中國最大的晶圓代工廠——中芯半導體,聯電(2303)、力積電(6770)相繼調高8吋晶圓代工報價,12吋晶圓廠成熟製程產能也吃緊,業界傳出台積電(2330)不再對客戶折讓,等於變相漲價。
8吋晶圓廠成熟製程的設備已不容易買到,若要蓋一座12吋晶圓廠,投資金額超過千億元,而且從開工到完工量產要2~3年。因此,晶圓代工產能吃緊的狀況難以在短期內緩解。
疫情讓汽車等產業加速落底
新興電動車產業百花齊放
新冠病毒疫情在2020年上半年重創汽車產業,車用IC需求不振,但最壞的時刻已過,2020年下半年開始回升,近期更傳出車用IC缺貨,市場尤其看好電動車大幅成長、未來自駕車所帶動的高階車用晶片需求;包括特斯拉、谷歌、蘋果、英代爾、亞馬遜、百度競相投入發展汽車自動駕駛系統,將帶動高單價高速運算晶片的需求,台積電、穩懋(3105)等IC代工廠可望受惠。
除了車用IC短缺,電動車用量大的金屬原料銅在2020年更大漲,包括鴻碩(3092)、健和興(3003)、同欣電(6271)等相關個股值得長線布局。
此外,受惠於快速充電,電動車充電樁的逆變器(Inverter)等應用崛起,以及消費家電與工業控制等產業景氣回溫,帶動變壓器(Adapter)、不斷電系統(UPS)等需求,導致上游晶片與原物料短缺,連帶使得應用於上述終端產品的光電耦合元件(Photocoupler)在2021年將陸續調漲價格。
TrendForce旗下光電研究處指出,在半導體缺貨效應影響下,主要供應商如台灣LED業者、日本、歐美大廠目前皆計劃調漲光電耦合元件價格,以因應原材料如紅外線LED晶片,貴金屬與封裝膠材的上漲,光寶科(2301)率先公告將於2021年2月調漲光電耦合元件產品價格約10%~20%;億光(2393)也將跟進。
光電耦合元件市場前景佳,且供應鏈相對穩定,尤其許多工業應用導入相關供應鏈後,便不易替換供應商,目前主要供應廠商包含博通(Broadcom-Avgo)、東芝(Toshiba)、瑞薩(Renesas)、威世(Vishay)、羅姆(Rohm)、光寶、億光、天電(Lightning)等;而光電耦合元件當中的紅外線LED晶片供應廠商有晶電(2448)、光磊(2340)、鼎元(2426)、韓國LGS,以及中國三安光電等。
綜合以上分析,本刊精選光寶科、台積電、健和興、鴻碩、穩懋、同欣電等6檔個股,並在下一篇分別以專文介紹,供讀者參考。
全文未完,完整內容請見《Money錢》2021年2月號第161期
延伸閱讀
相關新聞
- 只有成交量不會騙人!他20年逃過四次股災,用一張表看穿「價量與漲跌」的關係2021-04-19
- 【怪老子這樣看】目前定存股還可以投資嗎?2021-04-19
- 拿100萬,還是連30天拿1元累積金額的倍數?《股癌》謝孟恭:投資常與人性對作2021-04-20
- 《股癌》謝孟恭:股市與人生都沒有標準答案2021-04-20
- 跟買金融台積,今年還要追中鋼?他42歲退休身價2,000萬,苦勸散戶「別賺不是你能賺的錢」!2021-04-20
- 跌深股何時可以搶反彈?30年台股老手以友達為例:站上「這個價位」,就有機會轉強2021-04-20
- 從100跌到30元,存股高手重押績優股,一路套牢到破產,嘆「寧可賠錢也別賠時間」2021-04-20
- 台股萬七,還能選到便宜又會漲的好股?操盤手靠「三步驟」搶到最佳時機點2021-04-19
- 收入只會隨著能力增加 而不是隨著年紀2021-04-17
- 小叮嚀/搞懂數位帳戶優惠門檻 看得到吃得到2021-04-16
- 薪水轉帳分流 省下手續費2021-04-16
- 銀行數位帳戶 利誘小資族2021-04-16
- 手上有台積電股票,利用價差一天賺5,000元!零股「套利」超簡單流程大公開2021-04-16
- 別怕資金少!小資族用兩招學存股 滾出高獲利2021-04-16
- 他用3萬元當700家股東,六年獲利500%,公開買零股不買整股的六大好處2021-04-16
- 股市總是獎勵有耐心的人 《致富心態》作者教你三個投資必勝心法2021-04-15
- 月底光光、存款少少好悲催?!投資好難的網路十大心聲2021-04-15
- 調查報告:減少三項花費 可以把退休金變兩倍2021-04-15
- 千萬賣房,只為了捧錢去被騙?詐騙眼中的「高級肥羊」3特色:既笨且貪又有錢2021-04-15
- 6年級小資女上山學藝兩年 白袍老師不滿意作業「當場燒掉」 讓她從破產邊緣賺進數千萬身家2021-04-14
- 從260跌到94元,他重押績優股卻慘賠1,300萬,痛悟「基本面重要,籌碼面更重要」2021-04-13
- 小叮嚀/非常態性繳稅 留意適用條件2021-04-10
- 刷卡登錄制眉角不少 先做功課2021-04-10
- 保費神卡變多 優惠車拚2021-04-09
- 台股再創新高 股市崩潰論近期會成真嗎?2021-04-08
- 他用10萬賺1,000萬:強勢股是永遠追逐的股票2021-04-08
- 雙B二手車,最近竟能漲價賣!台灣錢多到淹出來,小資族該做什麼?2021-04-08
- 投資大師羅傑斯:想要有錢一定要存錢2021-04-08
- 股神巴菲特建議年輕人:兩樣東西最值得投資2021-04-08
- 從白手起家到億萬富豪 美國洛克菲勒家族靠記帳本「已富過六代」2021-04-08
- 0050風險竟然比垃圾債還高?金管會要改規定2021-04-08
- 研究報告:常做這件事情 年平均所得高出6萬2021-04-08
- 硬存薪、學投資 滾錢達人起薪18K拚五年買房2021-04-06
- 50元的聯電可以買嗎?30年股期老手年賺20%:算出「合理價位」 耐心等待就能賺 2021-04-06
- 20年把5,000元滾出253萬!存股達人陳重銘:從小教孩子學投資 比上才藝班更實在2021-04-01
- 35歲也能財富自由 五大原則讓你提早退休2021-04-01
- 金融市場泡沫疑慮再現?四種抗波動投資策略2021-04-01
- 經商失敗欠債務 她的投資型保單竟然被扣押!2021-03-31
- 從45歲開始執行!留本三步驟,60歲退休後能夠月領8萬2021-03-30
- 51歲失業 20年勞保年資如何確保?2021-03-30
熱門文章
- 溢價大收斂 富邦越南ETF爆量巨震2021-04-20
- 賣屋二年內換新家 重購退稅新舊有別2021-04-20
- 保費調漲兩原因 宏泰人壽漲主力醫療險38.5%2021-04-20
- 新光銀行花蓮分行開幕 提供在地化特色服務2021-04-20
- 三類族群規劃退休 第一金人壽建議這麼做2021-04-20
- 凱基證券「存股一條龍」 父母理財好幫手2021-04-20
- 台彩推兩款刮刮樂 總獎項逾287萬個2021-04-20
- 彭博ETF統計:市場情緒樂觀 資金追捧美國股票型資產2021-04-20
- 公債殖利率回落 信用債續迎資金淨流入2021-04-20
- 跨國企業看過來 這些項目今年起全納管2021-04-20
- 火災頻傳 住宅火險投保率不到四成、金管會呼籲投保2021-04-20
- 生醫類股夯 逢回加碼2021-04-21
- 股市小白 把握三訣竅2021-04-21
- 陸股基金 進場良機到2021-04-21
- 新型消費興起 概念股閃金光2021-04-21
- 股利所得計稅 四個注意2021-04-21
- 台股基金規模 11年新高2021-04-21
- 美公債吸睛 資金歸隊2021-04-21
- ESG ETF 掀投資新風潮2021-04-21
- 修復地球 永續投資一舉兩得2021-04-21
- 機器人產業 長線看俏2021-04-21
- AI新科技基金 伺機布局2021-04-21
- 未上市櫃股交易 明年起申報2021-04-21
- 優先順位高收債 漲相佳2021-04-21
- 企業報繳 別犯兩錯誤2021-04-21
- 經濟成長期 宜多元布局2021-04-21
- 印度債有撐 經理人青睞2021-04-21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