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專屬
【名家觀點】台鐵經營困境怎麼解?
財務嚴厲考驗、又遇到運輸安全重大缺失,正是台鐵面對的雙重打擊。除了本次史上最嚴重的太魯閣號傷亡事件外,2018年普悠瑪號超速造成18人死亡、215人輕重傷,以及單就2019年就有41件外車外物侵入軌道路線造成損害,現在正是政府嚴肅面對運輸安全的重大挑戰。每次重大事故,運輸安全委員會與台鐵皆會提出事故原因、責任歸屬與相關建議,然而每次事故原因都不盡相同、甚至都是一連串疏忽造成的,因此不能頭痛醫頭、 腳痛醫腳。運輸安全不能打折,台鐵的全面檢討報告早已提出,現在應要重新審視、找出關鏈點並落實執行。
昨日專欄提到因台鐵財務困境,引發的人力配置問題、工程招標品質、運輸設備與機電安全性,應該如何檢討?首先,就台鐵人力配置問題,1991年之前,員工人數皆超過2萬人,2016年為1.3萬人,2019年為1.5萬人。三、四十年前,因台鐵營運不錯,各方勢力安插人力,存在冗員問題;隨著時間經過,這個問題逐漸消失,但是在沉重財務壓力下,人力縮減又有可能引發新的問題;這中間要討論的是在運輸與安全維護人力配置之適足性,以及如何縮短經驗斷層的問題。
相關新聞
- 【名家觀點】組合生技業界的戰鬥金剛2021-04-23
- 【林宏文專欄】英特爾做晶圓製造很諷刺?張忠謀的感嘆與創新的障礙2021-04-21
- 【名家觀點】財報造假,該賠多少?2021-04-21
- 【名家觀點】王道與危機2021-04-20
- 【MIC專欄】商機何處尋?從「生活需求」中探索2021-04-22
- 【名家觀點】花旗出售消金業務的三大思考2021-04-22
- 【丁學文專欄】政商不分的裙帶關係斬不斷理還亂2021-04-19
- 【名家觀點】熱錢撤離對台灣的影響2021-04-19
- 【名家觀點】美中博弈下的十四五規劃2021-04-16
- 【名家觀點】大旱之後...2021-04-15
- 【林宏文專欄】台康或永昕,誰是生物藥界的台積電?2021-04-14
- 【李春觀點】中國央行論文 留下三道懸念2021-04-19
- 【名家觀點】打造創新板 催動經濟轉型2021-04-14
- 【李春觀點】陸反壟斷下一刀 砍向「殺熟」2021-04-13
- 【名家觀點】駭客橫行 快打造資安防護網2021-04-13
- 【丁學文專欄】一個就業市場的黃金時代正翩翩來到2021-04-12
- 【名家觀點】翻修台鐵 至少得「企業化」2021-04-12
- 【名家觀點】疫情下的資產通膨亂象2021-04-09
- 【林宏文專欄】三個角度看小米造車及自製半導體2021-04-08
- 【名家觀點】財報不實 誰該負責?2021-04-08
- 【名家觀點】台鐵經營困境怎麼解?2021-04-07
- 【名家觀點】解讀台鐵的根本問題2021-04-06
- 【李春專欄】從三大炒風看經濟起落2021-04-06
- 【丁學文專欄】蘇伊士運河敲響了全球化擱淺的警鐘2021-04-05
- 【名家觀點】鮑爾真能抵抗風雨欲來的通膨嗎?2021-04-05
- 【名家觀點】美債殖利率上揚 不可輕忽2021-04-02
- 【林宏文專欄】太空產業將是新藍海!從女股神的私房布局 看台灣也應關注的太空商機2021-04-01
- 【名家觀點】引進SPAC模式 先訂遊戲規則2021-04-01
- 【名家觀點】台灣加入CPTPP 要過四關2021-03-31
- 【李春專欄】新版「克強經濟」將浮現2021-03-30
- 【名家觀點】保險科技進入消費者生活場景2021-03-30
- 【丁學文專欄】醫療科學在Covid-19戰役表現亮麗2021-03-29
- 【名家觀點】長期低廉的水價 該調整了2021-03-29
- 【名家觀點】拜登抗中,會打台灣牌嗎?2021-03-26
- 【MIC專欄】影音串流服務爆發下的變與不變2021-03-25
- 【名家觀點】房地合一稅2.0可創三贏2021-03-25
- 【名家觀點】如果駭客先偷資料再買股票2021-03-23
- 【名家觀點】Fed調整貨幣政策 時機到了2021-03-23
- 【丁學文專欄】隕落的自由價值需要更明確的捍衛方向2021-03-22
- 【名家觀點】個資保護vs.金融科技發展2021-03-22
熱門文章
- 逃命了!預售屋換約求售暴增7000件 房價下修2021-04-20
- 身為台灣首富 郭台銘養生祕訣就是兩個字2021-04-18
- 新聞解析/中鋼38元拉鋸戰怎打?法人口徑一致喊這樣做2021-04-20
- 鋼鐵人對決航海王 長榮集團股王大戰上演2021-04-18
- 賠了十年今年重振旗鼓 昔日太陽能股王:好想賺錢啊!2021-04-19
- 14檔融資減、大咖掃貨 扮演多頭特攻隊2021-04-18
- 新聞解析/台積電報喜市場不買帳的五個理由2021-04-16
- 直搗對手核心先乾了!聯發科5G晶片改以超貴紅酒為名2021-04-18
- 郭台銘和林榮錦都看好,CDMO的商業模式是台灣生技業新戰場?2021-04-18
- 銅箔、CCL股 法人唱旺2021-04-17
- 蘋果新產品來了 供應鏈誰受惠最多?2021-04-18
- 獨家/公股高層人事異動 台企銀董座人選林謙浩呼聲高2021-04-18
- 【台股擂台】周冠軍「華爾街大亨」郭哲榮 本周布局美隆電、富鼎2021-04-18
- 威京小沈的「雙引擎」啟動 中石化要轉運了嗎?2021-04-19
- 挖礦效應 顯示卡廠Q2獲利喊衝 2021-04-16
- 十年在台外資圈生態,出現你不知的五大變化……2021-04-17
- 花旗退出恐掀骨牌效應 外銀龍頭換誰做做看2021-04-16
- 花旗退出台灣消金市場 這兩件事讓金管會很不爽2021-04-19
- 今日最夯股/宏達電攻漲停 是有什麼利多?2021-04-15
- 三星找上聯電結盟 是與狼共舞還是雙人舞?2021-04-17
- 新聞解析/宏碁快狠準投資敦泰背後的盤算2021-04-19
- 花旗消金揮別台灣市場,台灣該留意的三大警訊2021-04-19
- 中石化異軍突起 上漲逾6%、飆出第二大成交量2021-04-15
- 多頭金主成空頭司令 大陸國家隊為何賣中芯持股?2021-04-16
- 豐興六天砸3.7億買進 牛皮股中鋼要翻身了嗎?2021-04-08
- 新一波機款報到,折疊手機成氣候了嗎?2021-04-20
- 飆股的故事/永豐餘缺貨題材燒 推升營運2021-04-18
- 16檔美股天王加持股 法人搶2021-04-17
- 內外因素皆有利 天鈺驚驚漲成當紅炸子雞2021-04-17
- 台股漲到金融股是末升段?投顧老董:這次不一樣,多頭還沒走完2021-04-20
- 合作不成卻雙贏?神盾無心插柳大賺 敦泰能做自己也開心2021-04-17
- 蘋果新產品來了 法人搶先卡位這些蘋概股2021-04-20
- 有價有量難套牢 16檔當沖股出列2021-04-19
- 【Bloomberg】十張表告訴你 台積電大舉投資所面臨的重重挑戰2021-04-20
- 【台股擂台】衛冕者 「多空狙擊手」莊佳螢 看好長聖、台康2021-04-18
- 報稅常見七大NG 納稅人快筆記2021-04-20
- 高階主管平均不到50歲 聚陽老董如何把30年老字號變年輕2021-04-15
- 【外媒綜合】蘋果發表會來了!除了iPad還期待哪些新品?2021-04-20
- IC設計股報復性反彈2021-04-16
- 14檔強棒 迎股東會行情2021-04-11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