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專屬
【林宏文專欄】部桃感染事件 提醒大家兩個努力方向
近來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部桃)出現多人感染事件,引發台灣社區感染的恐慌現象,所幸今日疫情指揮中心公布,部桃已連續四天沒有新增個案,似乎這股從醫院擴散出來的本土感染事件,疫情已經趨緩,大家可以稍微鬆一口氣。
不過,在部桃感染事件中,相關媒體報導及討論相當多,其中批評攻擊不斷,藍綠對立再起,SARS時期和平醫院封院的事件也不斷被提起。我認為有兩個方向,是部桃事件後,大家可以趕緊做的事。
相關新聞
- 【丁學文專欄】政商不分的裙帶關係斬不斷理還亂2021-04-19
- 【名家觀點】熱錢撤離對台灣的影響2021-04-19
- 【名家觀點】美中博弈下的十四五規劃2021-04-16
- 【名家觀點】大旱之後...2021-04-15
- 【林宏文專欄】台康或永昕,誰是生物藥界的台積電?2021-04-14
- 【名家觀點】打造創新板 催動經濟轉型2021-04-14
- 【李春觀點】中國央行論文 留下三道懸念2021-04-19
- 【李春觀點】陸反壟斷下一刀 砍向「殺熟」2021-04-13
- 【名家觀點】駭客橫行 快打造資安防護網2021-04-13
- 【丁學文專欄】一個就業市場的黃金時代正翩翩來到2021-04-12
- 【名家觀點】翻修台鐵 至少得「企業化」2021-04-12
- 【名家觀點】疫情下的資產通膨亂象2021-04-09
- 【林宏文專欄】三個角度看小米造車及自製半導體2021-04-08
- 【名家觀點】財報不實 誰該負責?2021-04-08
- 【名家觀點】台鐵經營困境怎麼解?2021-04-07
- 【名家觀點】解讀台鐵的根本問題2021-04-06
- 【李春專欄】從三大炒風看經濟起落2021-04-06
- 【丁學文專欄】蘇伊士運河敲響了全球化擱淺的警鐘2021-04-05
- 【名家觀點】鮑爾真能抵抗風雨欲來的通膨嗎?2021-04-05
- 【名家觀點】美債殖利率上揚 不可輕忽2021-04-02
- 【林宏文專欄】太空產業將是新藍海!從女股神的私房布局 看台灣也應關注的太空商機2021-04-01
- 【名家觀點】引進SPAC模式 先訂遊戲規則2021-04-01
- 【名家觀點】台灣加入CPTPP 要過四關2021-03-31
- 【李春專欄】新版「克強經濟」將浮現2021-03-30
- 【名家觀點】保險科技進入消費者生活場景2021-03-30
- 【丁學文專欄】醫療科學在Covid-19戰役表現亮麗2021-03-29
- 【名家觀點】長期低廉的水價 該調整了2021-03-29
- 【名家觀點】拜登抗中,會打台灣牌嗎?2021-03-26
- 【MIC專欄】影音串流服務爆發下的變與不變2021-03-25
- 【名家觀點】房地合一稅2.0可創三贏2021-03-25
- 【名家觀點】如果駭客先偷資料再買股票2021-03-23
- 【名家觀點】Fed調整貨幣政策 時機到了2021-03-23
- 【丁學文專欄】隕落的自由價值需要更明確的捍衛方向2021-03-22
- 【名家觀點】個資保護vs.金融科技發展2021-03-22
- 【李春專欄】經濟的三個陷阱2021-03-22
- 【名家觀點】打炒房…央行玩真的2021-03-19
- 【名家觀點】啟動旅遊泡泡 準備好了2021-03-18
- 【名家觀點】台灣產業園區3.0的新願景2021-03-17
- 【名家觀點】世界經濟進入無地圖時代2021-03-16
- 【李春專欄】大陸經濟的軟預期與硬指標2021-03-16
熱門文章
- 身為台灣首富 郭台銘養生祕訣就是兩個字2021-04-18
- 14檔融資減、大咖掃貨 扮演多頭特攻隊2021-04-18
- 鋼鐵人對決航海王 長榮集團股王大戰上演2021-04-18
- 新聞解析/台積電報喜市場不買帳的五個理由2021-04-16
- 大盤醞釀「先蹲後跳」 快聚焦融券回補概念股 2021-04-11
- 從天堂到地獄 口罩國家隊只能靠外銷突圍嗎?2021-04-11
- 豐興六天砸3.7億買進 牛皮股中鋼要翻身了嗎?2021-04-08
- 【盤前分析】IC設計股見好就收 建議投資人汰弱留強2021-04-12
- 銅箔、CCL股 法人唱旺2021-04-17
- 14檔強棒 迎股東會行情2021-04-11
- 郭台銘和林榮錦都看好,CDMO的商業模式是台灣生技業新戰場?2021-04-18
- 新聞解析/世芯法說救不了股價 何時止跌法人這麼看2021-04-14
- 直搗對手核心先乾了!聯發科5G晶片改以超貴紅酒為名2021-04-18
- 中石化異軍突起 上漲逾6%、飆出第二大成交量2021-04-15
- 【台股擂台】周冠軍「華爾街大亨」郭哲榮 本周挑康普、美琪瑪2021-04-11
- 獨家/公股高層人事異動 台企銀董座人選林謙浩呼聲高2021-04-18
- 台股爆量收黑 投資人應注意哪三個警訊?2021-04-13
- 4月是買美元好時機?4個匯率問題一次看懂2021-04-13
- 新聞解析/輝達強攻筆電 創造台廠兩個贏家2021-04-13
- 【台股擂台】周冠軍「華爾街大亨」郭哲榮 本周布局美隆電、富鼎2021-04-18
- 500元也能買0050!小資族錢進ETF三管道必知2021-04-14
- 挖礦效應 顯示卡廠Q2獲利喊衝 2021-04-16
- 十年在台外資圈生態,出現你不知的五大變化……2021-04-17
- 蘋果新產品來了 供應鏈誰受惠最多?2021-04-18
- 今日最夯股/宏達電攻漲停 是有什麼利多?2021-04-15
- 花旗退出恐掀骨牌效應 外銀龍頭換誰做做看2021-04-16
- 15家金控首季大賺1,920億元 暴賺背後原因全解析2021-04-13
- 台鐵事故》五大壽險最高理賠才285萬元 為何國人死亡給付這麼低?2021-04-10
- 新聞解析/麥格納──鴻海發展電動車的頭號勁敵2021-04-14
- 獲利創高股價落後 金融股進場時機到了嗎?2021-04-14
- 16檔營收飆 法人瘋買2021-04-10
- 三星找上聯電結盟 是與狼共舞還是雙人舞?2021-04-17
- 印度廠暴動才落幕 為何緯創今年還加碼擴產?2021-04-12
- 高階主管平均不到50歲 聚陽老董如何把30年老字號變年輕2021-04-15
- 全台人才荒 台積電擴廠的排擠效應上演中2021-04-10
- 多頭金主成空頭司令 大陸國家隊為何賣中芯持股?2021-04-16
- 獨董召集股東會介入經營權 金管會要管了2021-04-12
- 16檔美股天王加持股 法人搶2021-04-17
- 新冠疫情重拳下 全球航空業獲利王竟來自台灣.......2021-04-14
- 飆股的故事/永豐餘缺貨題材燒 推升營運2021-04-18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