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專屬
【名家觀點】推動以房養老 三難題待解
雖然以房養老近年快速成長,但是仍然出現以下幾個隱憂。首先,業務過度集中於大台北地區,對於其他地區人民無感。如何普及這項業務,讓大家更有感,這是首要議題。其次,此項業務牽涉到高齡長者的理財需求,而長者的狀況較年輕人複雜,如果不妥善處理,容易衍生問題。最後,長者未來的風險,不只是現金不足的問題,還有醫療費用,以及看護成本。因此,以房養老也會延伸至與保險結合的議題上。
相關新聞
- 【名家觀點】保單無紙化 一步步實現2021-01-22
- 【MIC專欄】智慧城市找出路 從三方向思考2021-01-22
- 【林宏文專欄】英特爾新執行長的挑戰 將牽動半導體生態及台積電發展2021-01-19
- 【名家觀點】比特幣泡沫再起2021-01-14
- 【名家觀點】產業轉型的人才策略2021-01-20
- 【名家觀點】從國家財政觀點看現代貨幣理論2021-01-13
- 【名家觀點】氣候政策主流化 台灣快跟上2021-01-19
- 【丁學文專欄】迎接科技創新浪潮大爆發的新時代2021-01-18
- 【名家觀點】股市多頭派對即將結束?2021-01-18
- 【李春觀點】下沉青年與平台經濟的省思2021-01-18
- 【名家觀點】金融市場榮景 潛藏三風險2021-01-15
- 【名家觀點】第一性原理 建構新商業文明2021-01-12
- 【丁學文專欄】川普為民主留下了一個醜陋的下台背影2021-01-11
- 【林宏文專欄】股王大立光怎麼了?關鍵原因推測是這個...2021-01-11
- 【名家觀點】台灣人口啟示錄2021-01-11
- 【李春觀點】金融大震撼…查內鬼殺無赦2021-01-11
- 【名家觀點】各取所需的中歐投資協定2021-01-08
- 【名家觀點】留住壽險資金 政府要給誘因2021-01-07
- 【名家觀點】高齡社會的資本市場藍圖2021-01-06
- 【名家觀點】2021經濟復甦三個關鍵2021-01-05
- 【丁學文專欄】全球電子商務熱潮的中國元素2021-01-04
- 【名家觀點】正式迎接弱勢美元的年代2021-01-04
- 【李春觀點】大陸經濟 宏觀vs.微觀2021-01-04
- 【名家觀點】RCEP對台灣經濟的威脅2021-01-01
- 【MIC專欄】台灣發展數位經濟 聚焦二大科技應用2020-12-31
- 【MIC專欄】台灣還能不急嗎?看看韓國如何推動5G服務商轉2020-12-31
- 【名家觀點】拜登對美中貿易戰的策略2020-12-31
- 【名家觀點】落實KY公司審計委員會職能2020-12-30
- 【名家觀點】王道與組織理財2020-12-29
- 【丁學文專欄】2020股市狂飆 是泡沫還是基本面?2020-12-28
- 【名家觀點】企業做好匯率避險 提升競爭力2020-12-28
- 【李春觀點】阿里峰迴路轉 螞蟻絕處逢生2020-12-28
- 【MIC專欄】城市數位轉型 結合在地特色將是重中之重2020-12-25
- 【名家觀點】企業去家族化的趨勢2020-12-25
- 【林宏文專欄】大陸為什麼沒有台積電?談中芯的三大挑戰 2020-12-24
- 【名家觀點】在印度製造…別讓三贏變三輸2020-12-24
- 【名家觀點】調整責任制薪資門檻 創三贏2020-12-23
- 【MIC專欄】借鏡JR東日本攜手新創 加速企業轉型2020-12-22
- 【名家觀點】培養下世代護國級競爭力2020-12-22
- 【丁學文專欄】讓2020年成為未來十年最好的一年2020-12-21
熱門文章
- 3萬元投資台積電 小資族必學2021-01-17
- 國安基金最近四波護盤 買這11檔每次都賺 2021-01-18
- PCB三雄 外資喊加碼2021-01-23
- 存股就挑高獲利股!外資看好這幾檔千金股2021-01-16
- 新聞解析/ Taiwan Can Help!全球汽車業落難 要靠台積電支援2021-01-20
- 14檔獲利爆發 資金捧2021-01-17
- 【WSJ】台積電股價太高了?不,其實合理2021-01-18
- 不是外資也非投信 揭開台積電股價漲升的神祕力量2021-01-22
- 台股還有其他好風景 57檔今年來漲贏台積電2021-01-23
- 台積電衝破600元還能不能買?三個數據告訴你2021-01-15
- 電動車概念股 外資挺2021-01-16
- 鴻海造車大戰略 郭台銘的三個盤算是什麼?2021-01-20
- 接班將近1,000天!台積電劉魏共治 如何讓護國神山大發威?2021-01-18
- 【Bloomberg】企業躲到了越南 卻躲不了關稅2021-01-17
- 【Bloomberg】車用晶片怎會搞到缺貨?2021-01-19
- 【Bloomberg】英特爾不放棄晶片製造 台積電股東更該開心2021-01-22
- 稅稅唸學堂/逾70歲貸款買房 這是什麼節稅手法?2021-01-21
- 16檔封關牢抱美財報優勢股大戶買 有擋頭2021-01-23
- 【WSJ】這八大科技 將改變你的2021年生活2021-01-16
- 一款手遊七天逾120萬人預約 《天堂》為什麼可以紅20年?2021-01-19
- NCC消極不作為 另一場「52台之亂」上演2021-01-18
- 零組件大缺貨 「你姓廖嗎?」成電腦業問候語2021-01-21
- 搶搭5G直通車 興櫃股王穎崴會是下一檔半導體千金股?2021-01-19
- 【Bloomberg】蘋果的電動車道 將行經中國大陸2021-01-18
- 拜登就職系列一/美國內政如麻 外交迫切的只有台灣問題2021-01-19
- 【Bloomberg】不動關稅!拜登將先尋求中國落實首階段貿協承諾2021-01-18
- 新聞解析/英特爾法說會隻字未提台積電的背後盤算2021-01-22
- 【Barron's】不是減稅!談川普對美國經濟最深遠的影響2021-01-19
- 「沒有晶片,就沒車子」重磅外資報告:車用晶片至少缺貨一整年2021-01-20
- 一個人的武林 台積電為台股帶來什麼變化?2021-01-21
- 【Bloomberg】拜登執政初期 擺脫不了川普的這兩道陰影2021-01-21
- 【台股擂台】周冠軍「多空狙擊手」莊佳螢 看好長聖、世芯2021-01-17
- 外資連賣 台積電的神祕買盤來自何方?2021-01-13
- 【台股擂台】衛冕者「股市豐神榜」許豐祿 相中群創、貿聯2021-01-17
- 【外媒綜合】葉倫不尋求弱勢美元 但這些因素將決定美元走貶但不致崩跌2021-01-21
- 拜登就職系列七/拜登救經濟 要避免歐巴馬時期最大錯誤2021-01-21
- 【WSJ】英特爾CEO要從財務魂換成技術魂 眼前仍荊棘重重2021-01-14
- 【Bloomberg】拜登的綠能大夢 繫於一個關鍵:電池2021-01-20
- 【Bloomberg】製造輸台積電、設計也沒贏 英特爾新執行長怎麼辧?2021-01-14
- 【Barron's】拜登中國政策與川普有別 投資人須緊盯兩點2021-01-22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