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bell icon

美中貿易戰開打 香港中箭 對陸商品加稅10%首度涵蓋港貨

美國宣布向源自中國的貨品徵收10%關稅措施,首度涵蓋香港貨品。(中通社)
美國宣布向源自中國的貨品徵收10%關稅措施,首度涵蓋香港貨品。(中通社)

本文共1031字

經濟日報 香港特派員李春、記者林宸誼/綜合報導

中美貿易戰重燃,香港正式捲入戰火。美國宣布向源自中國的貨品徵收10%關稅措施,首度涵蓋香港貨品;美國郵政宣布暫停接收來自中國的入境國際包裹,同樣涵蓋香港,不過美方取消相關措施。預計貿易戰持續,香港將遭受一定程度經濟損失,直接影響香港「獨立關稅區」待遇。

據悉有關徵收10%關稅涵蓋香港,文件是由美國國土安全部(DHS)及海關與邊境保護局(CBP)共同發布,點明會根據供應鏈文件,如原產地證明、訂單、裝箱貨單等,只要判定商品是來自中國或香港,都要交額外關稅。但該文件沒有提及同樣是中國特別行政區的澳門。

香港正式捲入中美貿易戰
香港正式捲入中美貿易戰

香港貿易發展局說,根據美國政府的最新公布,向源自中國的貨品徵收10%關稅措施,同樣適用於香港貨品。個人一天內進口價值800美元或以下、來自中國或香港的貨物將不再享有最低限度豁免,附加10%關稅亦適用於修理、改造或加工貨品;部分商品則毋須額外關稅,包括特定的捐贈品、出版物、電影、海報、藝術品等。

香港貿易局的分析認為,2023年美國從香港的進口總額超過41億美元,涉及5,800萬美元關稅,如再徵收10%關稅,香港產品將面對約4.1億美元的額外關稅,中國產品要付420.8億美元的額外關稅。2023年香港在美國市場的貿易加權平均關稅稅率只有1.4%,如額外徵收10%關稅,稅率將達到11.4%。中國的稅率則會由10.5%升至20.5%。

值得注意的是,以往大陸商品利用香港的獨立關稅及國際轉口貿易中心地位,經香港轉口到美國來規避關稅;這次美國海關明確表示,嚴查透過香港規避關稅的行為,代表一旦據供應鏈文件,例如原產地證明、訂單、裝箱貨單,判定商品是來自中國大陸或香港,都要交新關稅。

此外,如果商品主要是在大陸或香港製造、組裝或加工,即使經第三國,例如新加坡、台灣、南韓轉運,仍可能被視為大陸或香港產品,適用額外關稅。不過文件中沒有提到同是特別行政區的澳門。

代表香港商界的立法會議員林健鋒稱,中美貿易戰源於美國,香港商界已做好準備,過去幾年將部分生產線搬到亞洲其他地方,預計影響不太大。他又相信商界會靈活應對,除了郵政方式,也可以選擇其他方法速遞,或以科技代替。

港府暫未正式表態,但香港媒體《am730》初步分析事件對香港的主要影響,說新的關稅措施首度涵蓋香港,意味著香港進入美國的貨品將和大陸貨品一樣支付較高稅率。而美國郵政暫停接受來自中國入境國際包裹包括香港,這意味著所有低價值貨物現在必須遵循正式的入境程序。


延伸閱讀

政策髮夾彎!美國郵政將繼續接收中國大陸與香港包裹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百度 AI 大模型引爆價格戰 一口氣推出兩款 開放免費試用
下一篇
台股資金押寶「輝達行情」 法人預期可望帶動反彈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