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889字
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估計,2025至2027年間,半導體製造業者將支出4,000億美元在12吋晶圓廠製造設備上,創新高紀錄,以中國大陸支出最多、南韓次之、台灣第三。
除半導體晶圓廠的區域化發展,資料中心和邊緣裝置AI晶片需求強勁,推升支出不斷增長。
SEMI於26日發布報告指出,全球12吋晶圓廠設備支出,預計今年將增加4%至993億美元,2025年將增長24%至1,232億美元,首次突破1,000億美元大關,2026年料將成長11%至1,362億美元,2027年將再增加3%,攀抵1,408億美元。2025至2027年間,合計將支出逾4,000億美元。
中國大陸未來三年料將投資逾1,000億美元,仍是全球12吋晶圓廠設備最大支出國。但報告也說,中國大陸的支出將從今年創紀錄的450億美元逐漸下滑,2027年降至310億美元。
南韓為鞏固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DRAM)、高頻寬記憶體(HBM)和3D儲存型快閃記憶體(NAND Flash)等記憶體領域的主導地位,未來三年將合計支出810億美元,位居第二。
台灣未來三年對12吋晶圓廠的設備支出為750億美元,居第三。
法人認為台積電(2330)將是推升支出主要引擎,台積電明年資本支出也較今年看增,有望為歷年次高。
台積電今年7月法說會時將今年度資本支出區間低標略上調,估300至320億美元,主要為了支持客戶需求,資本支出預測區間略為收斂,從原先280-320億美元,改為300至320億美元區間。
相關說法大致符合市場預期,台積電並未上調高標,而是將低標往上移動。
市場近期已傳出台積電2025年資本支出將恢復年成長,因先進製程需求超預期與2奈米客戶群預定產能。外界傳出,台積電持續加碼2奈米等先進製程相關研發,2奈米後續需求超乎預期強勁,產能規畫傳將導入南科,台積電2025年資本支出可能達320億美元至360億美元區間,創歷年次高、年增12.5%至14.3%,艾司摩爾(ASML)與應用材料是這波贏家,台灣相關協力廠也同步沾光。
延伸閱讀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