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陸基建火熱 地方債壓力驟升

提要

今年城投債到期規模達19兆元 較去年增18% 江蘇4.8兆元最多 債務風險加劇

大陸地方債今年將迎來更艱困的償債壓力。(路透)
大陸地方債今年將迎來更艱困的償債壓力。(路透)

本文共901字

經濟日報 記者黃雅慧/綜合報導

大陸地方債今年將迎來更艱困的償債壓力。今年開春,大陸多地基建項目正緊鑼密鼓舉行開工儀式,初估有規模人民幣30兆(約新台幣132兆元)基建投資,不過伴隨鉅額投資而來的是地方債壓力。

大陸機構中証鵬元數據指出,2023年為城投債(地方政府為了城市基礎設施發債融資)償債高峰,總還款規模約人民幣4.4兆元(約新台幣19.3兆元),較2022年增長18.6%。

其中江蘇城投債償還總額最高,達人民幣1.1兆元(約新台幣4.8兆元);位於第二梯隊的是浙江和山東。地方還債壓力水漲船高,這也為基建項目資金能否確實到位帶來懸念。

城投債是準市政債,主業多為地方基礎設施建設或公共建設項目,屬於地方政府隱形債,主要參與者為銀行,且一般具有「保本」的「剛兑」特質,所以較易被忽略。但如果地方經濟未見起色,隨時可能引爆。

事實上,此前大陸另一家機構安信證券也判斷2023年為城投債到期高峰,且全年到期規模將達近十年的峰值。其中,天津、雲南、廣西三省2023年到期占存量的比重較高,分別達到67.1%、52.2%、46.8%,均高於大陸全國均值33.8%。特別天津自2021年以來高度依賴短債滾續,去年一 年(含)以內短債發行占比達到80.6%。

一般而言,城投公司通常是地方優質的國企,也是地方基建的「發動機」。且在解決地方建設資金短缺問題扮演要角。不過,城投公司近年來受到大陸總體經濟環境需求收縮、供給衝擊與預期轉弱等三重壓力影響,地方財政收入銳減,債務風險加劇,導致負債率居高不下。

據Wind統計大陸2,090家融資平台經營情況,2014年至2021年間,從整體資產負債率分布來看,近十分之一的城投公司資產負債率超過70%,62.6%的城投公司資產負債率分布在50%~70%。

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羅志恒表示,城投債中,短期債務占比較高,債務滾續頻繁。在城投平台有息債務中,短期債務規模占比達到24.5%,代表一年內有近四分之一債務需要「借新還舊」。

羅志恒從已有數據判斷,未來城投平台經營情況還將持續惡化,主要表現在城投平台資產負債率緩慢抬升、還本付息的能力逐年下降以及盈利能力較弱、現金流差等。


延伸閱讀:

陸穩經濟 拆地方債未爆彈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大陸救房市 再推系列新政
下一篇
臺灣50指數 AI股搶上榜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