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781字
經濟部統計處昨(1)日公布2022年12月工業生產指數為129.62,年減7.9%;製造生產指數為131.99,年減8.4%,雙雙陷入「連四黑」。
所幸,去年全年工業生產指數為132.87,製造生產指數為135.05;兩指數均達歷史新高,且以0.8%微小正成長守住「連三紅」。
統計處並預估,今年1月製造業生產指數為111.8至115.8,預估年減20.2%至年減17.4%。
資訊電子產業方面,電子零組件業因主消費性電子產品需求疲弱,客戶持續進行庫存調整,12月生產指數年減4.9%、全年年增6.7%。其中的液晶面板及其組件業12月衰退近五成;包含半導體先進製程的積體電路業生產續強,12月年增3.4%,抵銷部分減幅。
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業受惠於雲端資料服務需求暢旺,加上缺料問題緩解,12月生產指數年增0.3%、全年年增11.3%。
傳統產業部分則持續受到終端市場需求低迷影響,化學原材料業、基本金屬業12月分別年減23.4%及22.2%,全年衰退14.7%、15%。機械設備業亦因全球景氣疲軟,降低廠商設備投資意願,12月年減13.1%、全年呈2.1%負成長。
去年電子業、傳產在終端需求及高通膨下無一倖免,許多廠商都面臨去化庫存壓力。統計處副處長黃偉傑說明,去年第2季許多銷售額呈現負成長,下半年廠商上進行去化庫存,從存貨率及銷售值觀察廠商去化庫存狀況。
據初步預估,去年12月製造業存貨率較去年11月及2021年12月都來得高,顯示去化庫存仍在進行。按產業別分析,傳產因提前去化庫存,存貨率較電子業低,但庫存仍未完全消化。
但他也提醒,像半導體存貨率雖高,但銷售值也高,可解讀為廠商因應國外耶誕假期後遞延效應提前備貨,無法解釋成終端需求趨緩;相反地,傳產存貨率低,但也不能代表終端需求已回升,也可能是廠商大幅減產的結果。
延伸閱讀: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