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1076字
聯電(2303)(2303)原定收購與大陸官方合資興建、位於福建廈門的聯芯12吋晶圓廠全數股權,傳遭福建官方卡關。業界研判,聯電應是被美中晶片大戰波及,大陸官方為持續掌握既有晶圓代工產能,不願放棄聯芯股權,牽動聯電集團內部管理與其大陸布局。
聯電昨(30)日坦承,目前回購聯芯全數股權的進度確實未能依既定計畫進行,並強調此案若遭阻攔,將成為無法保障台商在對岸投資權益重大案例,恐掀起骨牌效應。
聯芯是聯電赴大陸首宗12吋晶圓廠投資案,由聯電集團、廈門市政府及福建省政府共同合資,其中,聯電集團出資近七成,陸資占比30.0496%。廈門市政府由旗下金圓產業發展出資,福建省政府則由旗下電子信息產業創業投資出資。
聯芯現階段月產能約2.75萬片,以28奈米、40/55 奈米成熟製程技術為主,投資總額約62億美元(逾新台幣1,800億元)。聯芯出資方原本約定,陸方資本到位七年後(時間點落於2022年7月),聯電可依參股投資協議所訂的回購持股條款,買回陸資股東手上聯芯股權,將聯芯納為聯電100%持股子公司。
聯電去年4月董事會決議,斥資人民幣48.58億元(約新台幣214.97億元),向廈門金圓產業發展及福建省電子信息產業創業投資合作企業買回其手上聯芯股權,擬以60%、20%及20%的比率、分三次,在連續三年完成交易。
由於事涉兩岸股權交易,又是關鍵的半導體產業,經濟部投審會審查此案不敢掉以輕心,去年10月底通過。投審會當時通過的理由是,聯電評估依預定協議買回聯芯其餘股東股權,對公司股東權益為正面助益,且由聯電公司100%持股,可控制全數董事席次,有利提升經營效率,符合獲利及集團管理效益。
業界原本認為,福建省官方投資聯芯是以招商至當地投資為目的,聯電依照合資初期約定買回所有聯芯股權並掌握絕對主導權,大陸官方退股拿錢回來還有小賺,是互蒙其利的交易,連投審會也點頭,就等最後交割完成拍板。
如今福建省官方不願放手,導致聯電此次收購進度不順,業界研判,應與大陸官方因應白宮打壓北京發展半導體技術有關。尤其聯芯已從去年首季轉虧為盈,最新揭露的財務數據為去年上半年獲利人民幣2.13億元,顯示其營運已上軌道,若後續美中科技戰火持續升溫,聯芯將可成為大陸官方調度晶圓代工產能的王牌之一。
放眼大陸境內非陸系晶圓廠,多以個別廠商獨資為主,惟聯芯仍有陸方持股,考量美中晶片戰至今尚未緩減,美方仍不斷有新制裁措施,將影響大陸推展半導體產業的速度,聯芯存在助力量能,成為陸方不肯放棄聯芯股權的關鍵。
延伸閱讀》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