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notice-title img

親愛的讀者您好:

經濟日報 LifeStyle品味 全新改版,推出精緻的生活情報,內容包括時尚、旅遊、藝文、珠寶、精品、遊艇、汽車、醇酒、手錶...等。

誠摯邀請您,在緊湊的行程之餘,試著放下待辦事項,和我們一同欣賞生活裡的美好事物。



不再通知
明天提醒

金融三業前十月獲利掉32%

提要

三利空夾擊 保險業劇減60%最慘 證期投信下滑55% 僅銀行一枝獨秀 逆勢成長11%

據金管會昨(6)日最新統計,今年前十月金融三業稅前盈餘5,585.2億元,較去年同期年減32.6%。(本報系資料照)
據金管會昨(6)日最新統計,今年前十月金融三業稅前盈餘5,585.2億元,較去年同期年減32.6%。(本報系資料照)

本文共926字

經濟日報 記者廖珮君、齊瑞甄/台北報導

受美元雙率雙升、股債崩跌、防疫險理賠潮等三大利空罩頂,金融業獲利衰退幅度擴大。據金管會昨(6)日最新統計,今年前十月金融三業(銀行、證券期貨投信和保險業)稅前盈餘5,585.2億元,較去年同期年減32.6%,以受股債投資損失、防疫險的保險業獲利重摔六成最慘,虧損加大。

金融三業從2019年開始,獲利就衝破6,000億元,直到2021年攀升到9,366億元的史上顛峰,但今年則逆風大降,一旦失守6,300億元恐下探四年來低點。

推薦

金管會昨公布金融業2022年前十月獲利,金融三業中銀行業獲利3,479.1億元、年增11%,證券期貨投信業賺530.1億元、年減55%,保險業賺1,576億元、年減60.3%,證券與保險業衰退幅度擴大,僅銀行業「一枝獨秀」。

銀行局副局長童政彰說,銀行業今年前十月獲利持穩,主因是受惠升息及放款成長,推升銀行淨利息收益所致。童政彰說,國銀獲利三支柱中,前十月利息淨收益達5,001.9億元、年增16.8%或近720億元,增幅最大,手續費收益和投資收益各降到1,575.8億元及933.7億元,各年減5.4%及6.5%,顯示國銀今年獲利全受升息潮所貢獻。

券商受台股量縮價跌,經紀收入大減、自營也出現虧損,投信業因管理規模大降使基金管理費收入減少,導致今年前十月獲利全衰退,僅期貨業受惠銀行調升存款利率、增加保證金利息收入,年增率由黑翻紅。

今年前十月券商賺367.74億元,投信業賺115.5億元,年減各為63.4%、11.8%,期貨業賺46.85億元,年增15.4%,其中以券商衰退逾六成最大,合計三大業稅前盈餘530.1億元、年減55%。

證期局副局長張子敏說,券商前十月獲利衰退,是因台股量縮價跌,導致券商自營虧損、經紀收入也大減;期貨商轉虧為盈則因銀行存款利率調升,自有資金和保證金收入增加,投信業則是因資產管理規模今年大降3,200億元到4.55兆元,導致基金管理費收入減少。

保險業前十月獲利1,576億元、年減60.3%,衰退幅度持續擴大,其中壽險業因淨投資損益年減5.5%(或605億元)到1兆413億元,導致稅前盈餘衰22%到2,914億元,產險業則因防疫保單損失,虧損擴大到1,338億元。

延伸閱讀》

國銀放款增額趨緩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中租馬國事業將申請上市
下一篇
雙率亂流 壽險連五月虧損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