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中芯集成IPO 拚籌資541億

提要

通過上交所科創板審議 地方國資、行業龍頭資金力挺 可望半年內掛牌

中芯集成IPO案日前通過上交所科創板上市委會議。 網路照片
中芯集成IPO案日前通過上交所科創板上市委會議。 網路照片

本文共932字

經濟日報 記者黃雅慧/綜合報導

中芯集成IPO案日前通過上交所科創板上市委會議,擬募資人民幣125億元(約新台幣541億元),預估在六個月之內完成上市手續。

目前,公司第一大股東為紹興市越城基金,第二大股東為中芯國際,分別持股22.7%與19.57%,且公司無實際控制人。有觀點認為,在半導體周期下行、下游需求減少之下,中芯集成能否獲利是考驗。

推薦

中芯集成為大陸規模最大的微機電(MEMS)晶圓代工企業,主要從事MEMS和功率元件等領域的晶圓代工及封裝測試業務。

中芯集成廣為人知在於其與中芯國際千絲萬縷的關係,其自誕生之日仰賴中芯國際來自人力、財力與專利授權等各方面幫助。其前身為中芯有限,由越城基金、中芯控股和盛洋電器於2018年3月共同出資設立。且在成立之初,依據與紹興地方政府簽署的合作協議,中芯國際向該公司轉讓資產、許可技術、提供代採代加工、技術團隊等方面的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中芯集成這次IPO吸引地方國資、產業資本、行業龍頭等各路資金的追捧。不過公司目前在技術專利、訂單客戶等方面多依賴中芯國際,加上公司目前無實控人,也讓外界對該公司獨立經營能力持疑。加上半導體周期下行、下游需求減少的背景下,能否如該公司在招股書所說的預計在2026年實現獲利有待驗證。

據招股書顯示,中芯集成因前期研發投入、固定資產折舊金額高導致連年虧損。在2019年至2021年及2022年1-6月等三年半內,中芯集成虧損達人民幣39.5億元。

此外,中芯集成毛利率連續三年半為負。報告期內公司毛利率分別為-179.96%、-94.02%、-16.4%及-1.66%;而同期同行可比公司的毛利率均值分別為23.28%、23.16%、29.38%、30.03%。

儘管未實現獲利、毛利率為負,中芯集成仍對未來充滿信心。據公司測算,在公司不進行其他資本性投入增加生產線的前提下,則預計公司2026年可實現獲利。

據Chip Insights發布的《2021年全球專屬晶圓代工排行榜》,中芯集成的營業收入排名全球第15,中國大陸第五;另據賽迪顧問發布的《2020年中國MEMS製造白皮書》,中芯集成在營收能力、品牌知名度、製造能力、產品能力四個項目的綜合能力在大陸MEMS代工廠中排名第一。

延伸閱讀》

2,286億 中芯建12吋晶圓廠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兩岸、東南亞航線 將掀激戰
下一篇
國際金融鬆口氣...瑞銀救市 買下瑞信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