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845字
路透、華爾街日報等外媒報導,美國總統拜登將發布公告,允許從泰國、馬來西亞、柬埔寨、越南等東南亞四國進口美國的太陽能模組,未來二年內暫免加徵關稅。(延伸閱讀:太陽能洗產地 美國抓到了)
這意味美國原訂嚴打大陸太陽能廠透過東南亞製造「洗產地」,藉此規避輸美高關稅的政策出現大轉彎,元晶(6443)(6443)、安集、聯合再生、茂迪等台灣太陽能廠原本期待美方制裁陸企洗產地帶來的轉單效應宣告落空。
對於拜登政府新措施,國內太陽能業者多表示「令人震驚、錯愕且傻眼」。業者私下透露,原先期待美方重拳制裁大陸業者,能讓台廠有機會重返國際市場,如今政策大轉彎,「讓人無可奈何」。台廠不諱言,「短時間內恐怕無法期待任何轉單效應」。
業者分析,目前台灣生產的太陽能板成本無法比東南亞四國製造的低,拜登政府新令實施後,美國太陽能系統廠最終仍會大量採購東南亞製太陽能板,而東南亞生產的太陽能板背後多半有陸資色彩,台廠無法在與其競爭,只能等待新的契機。
此前,大陸太陽能廠長期透過在東南亞生產的「洗產地」方式,規避輸美高關稅,美國商務部因此立案調查,有意重懲違規陸廠,並課徵高關稅。台灣太陽能業者原本期待,美國嚴打陸企洗產地,台灣是全球第二大太陽能生產國,龐大太陽能訂單有望轉向台廠。
如今拜登政府嚴打太陽能陸企洗產地政策出現180度大轉彎。路透報導,拜登6日將發布文告,未來兩年暫時豁免對來自泰國、馬來西亞、柬埔寨、越南的太陽能面板加徵關稅。華爾街日報也報導,白宮6日將宣布未來兩年不會對太陽能面板進口美國加徵任何新關稅。
消息人士也說,商務部的調查仍將同步進行,若認定有非法洗產地行為,將在24個月期限過後開始加徵關稅,只是裁罰不會溯及既往,也就是在這兩年期間進口的太陽能板,不會被加徵關稅。
此前,美國商務部已調查東南亞四國的太陽能板好幾個月,以了解是否涉嫌以洗產地規避陸製太陽能板需遭加徵的關稅,導致東南亞四國生產的太陽能板進口美國數量急凍,對美國太陽能產業造成寒蟬效應,因為這些太陽能板占美國的供應比率逾五成,進口占比更超過八成。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