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776字
知情人士透露,美國和台灣正計劃宣布,展開深化雙方經濟關係的談判,但這不會是傳統的自由貿易協定,預料磋商內容將類似印太經濟架構(IPEF)的四大支柱,但可能為美中關係帶來新的挑戰。
彭博資訊報導,美台會談將聚焦在強化經濟合作和供應鏈韌性,但不會是傳統的自貿協定。內容可能涵蓋貿易便捷化、供應鏈作業及農產品貿易等領域,類似於IPEF的四大支柱;IPEF的四大支柱分別為制定數位貿易高標準的「聯網經濟」、能承擔意外干擾的「韌性供應鏈」、針對綠能承諾的「乾淨經濟」,以及制定反貪腐與有效租稅規範的「公平經濟」。
知情人士指出,這場會談是為了提升台美經濟夥伴關係,討論範圍也將比目前的美台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廣泛。美國貿易代表署拒絕評論美台將加深雙邊經濟關係的計畫。
知情人士說,儘管美國國會一群兩黨議員都希望台灣加入IPEF,但因部分同意加入的國家拒絕納入台灣,憂心會招致北京懲罰,因而台灣未能成為IPEF的創始協商成員。
美國貿易代表戴琪本周受訪時說,她日前和台灣經貿談判代表鄧振中在曼谷會晤時,進行「非常正向的對話」,「我們都致力於深化並加強雙邊經貿關係,也責成各自團隊在未來幾周展開深化與加強關係的相關工作」。美國貿易代表署則說,雙方都同意在未來幾周再次會面,討論未來的方向。
台灣政府與商業代表團預料在6月底出席「SelectUSA 投資高峰會」,讓台美雙方有機會面對面開會。
美國官員已強調,倚賴台灣的半導體尤其是個地緣政治戰略問題,並已推動一項補貼計畫,吸引業者在美國國內製造晶片。台灣多年來一直推動與美國協商貿易協議,但美方官員也強調,台灣必須先排除農產品等阻礙,這是所有談判的先決條件。
美國前總統川普任內的消息人士說,川普政府對強化美台經濟互動也躊躇不前,同時卻與北京談成第一階段貿易協議。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