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914字
德國聯邦統計局25日表示,德國上季GDP終值經調整後較前一季成長0.2%,和初值相同,也符合預期;若跟去年同期相比則增加3.8%,也比預期的3.7%略高一點。這意味著這個歐洲最大經濟體並未陷入衰退(通常是指連兩季經濟萎縮),因為德國去年第4季GDP季比下滑0.3%。
儘管上季家庭和政府的支出大致維持與前一季相同的水準,而且今年初出口力道也減弱,但上季投資支出卻有成長,其中溫和的天氣促使營建業的投資增加,較前一季成長4.6%,而機械與設備的投資也增加2.5%。
德國Ifo經濟研究院23日公布的5月企業信心指數意外上升,顯示德國仍展現韌性,目前未發現陷入衰退的明顯跡象。
然而,總體經濟與景氣研究所(IMK)所長杜連指出,德國經濟短期內也不會進一步成長。他預測,俄烏戰爭、德國去年最大貿易夥伴中國大陸所實施的防疫管制措施,將在第2季帶來更大衝擊。
德國央行表示,本季經濟活動「頂多小幅」擴張,理由是企業和家庭受到幾股強勁但是相互矛盾的力量影響。
至於荷蘭國際集團(ING)經濟學家布內斯基則說,他仍認為德國將走向他推想的基線情境,亦即第2季經濟小幅萎縮。
他還說,德國第1季庫存增加、消費疲軟,以及消費者信心非常疲弱,明顯削弱了5月企業信心指數(傳統的領先指標)所傳達的樂觀情緒。
同日,新加坡貿易和工業部(MTI)公布,第1季GDP年增3.7%,優於先前的預估值和市場預期;但預測今年的經濟擴張步調將趨緩,成長率將落在預測區間的低端,因俄烏戰爭和供應鏈持續受擾,對經濟展望構成壓力。
MTI重申,全年經濟料成長3%至5%,但成長率落在預測區間低檔的可能性升高。俄烏戰爭和大陸的封控措施,使供應鏈緊張加劇,從而推升通膨上揚和引發全球央行展開升息。
MTI在聲明中表示,與三個月前相比,新加坡經濟的外部需求前景已減弱;同時,全球經濟的下行風險依然很高。
新加坡4月核心通膨指標加速上升,創下10多年來最大增幅,儘管金管局(MAS,央行)同月才緊縮貨幣政策。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