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835字
新冠疫情爆發以來,台股從爆發初期的2020年3月暴跌後一路走多,回顧本波多頭行情自當時8,523低點起漲,到今年元月指數來到18,619高點,指數上漲超過1萬點,這段期間公股行庫投資台股,明顯比以往積極,部位放大,多家公股行庫台股水位除了短期投資,列為其他綜合損益(OCI)部位幾乎少則100多億元、多則三、四百億元以上,這一部分台股部位賺取的股息可以入損益,在上市櫃公司近兩年營收獲利也創新高,配發現金股息總額今年上看2.7兆元再創新高下,公股行庫股息收益也挹注不少獲利。
近期台股因國際股市、烏俄開戰等衝擊激烈波動,公股行庫操作備受挑戰。不過基本選股哲學上,公股行庫仍秉持股本夠大、流動性要好如日均量多在一、兩千張以上,以及經營團隊與產業地位穩定,產業前景沒有疑慮等,兼具高股息殖利率概念部分,對殖利率的要求則因為升息重啟,拉高到5%以上。
公股行庫主管指出,依選股偏好來看,這些合適標的通常市值也夠大,所以不少是台灣50成分股,其中有20檔殖利率超過5%。不過,銀行投資金融股因為風險權重相對較重,影響資本適足率較多,因此公股行庫投資金融股包括金控在內,會比較著重部位管控,相對其他產業可較少考量部位管控問題。
不過,公股行庫也不是只選台灣50成分股,也有一些績優龍頭股,比方技嘉(2376)(2376)、微星等主機板產業領導廠,也會關注。
台新投顧副總經理黃文清指出,若要參考公股行庫投資術,可能以退休族、保守穩健族群較合適,因為其投資哲學偏長期存股,偏好股價穩定個股,對於期待短期資本利得者較不合適。另外,選擇高股息殖利率標的,也必須要留意未來除息後是否順利填息,不是只看殖利率高低就好。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