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上運動休閒服熱潮 成衣雙雄Q1營收拚增兩位數
疫情帶動居家辦公、居家健身風潮,穿著舒適的「Athleisure」(運動休閒)服飾成為紡織業新顯學,國內成衣大廠儒鴻(1476)、聚陽今年開春續旺,第1季營收年增率皆可望拉出「兩位數」的高成長,淡季不淡。 (延伸閱讀:美國消費強彈 美銀喊買儒鴻、目標價520元)
相較前幾年「快時尚」大行其道,強調服裝外型的流行變化,過去一年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大家出門機會減少,待在家裡時間變長,牽動服飾業流行趨勢改變,「Athleisure」成為最熱門。
Athleisure集Athletic(運動)與 Leisure(休閒)兩個英文單字於一身,主打穿著舒適但又不至於過分居家,就算穿出門還是可以美美的。國內成衣雙雄儒鴻、聚陽成為這波Athleisure風潮受惠者。
加拿大知名瑜伽及運動服飾品牌Lululemon無疑是Athleisure界翹楚,旗下推出的各種服飾標榜機能、有型,雖然每項單品價格動輒上百美元起跳,但大受都會男女歡迎,尤其在這波疫情下賣到缺貨。
國內紡織股王儒鴻為Lululemon重要的機能布供應商及成衣代工合作夥伴,營運跟著水漲船高。
儒鴻日前剛公布去年第4季營運拉尾盤,單季大賺逾半個股本,全年每股純益高達15.51元。
公司對今年營運成長繼續樂觀,儒鴻本周二(9日)將舉行法說會,由董事長洪鎮海主持,可望進一步說明。
美國快時尚龍頭GAP集團上周也捎來好消息,截至元月底止的第4季財會年度成功轉虧為盈,大賺2.34億美元,且樂觀今年營收看增兩成,背後最重要的秘密武器,就是旗下新推出的運動服飾品牌Athleta,預估Athleta未來兩年銷售可望成長一倍。
以流行品牌客戶為主的聚陽董事長周理平表示,現在運動風潮普及,日常與運動模式切換自如,不是只有運動品牌可推出運動機能衣,流行品牌也積極切入這塊市場,為聚陽帶來新機會。
聚陽已公布去年自結獲利,全年每股稅前獲利12.36元,今年展望同樣樂觀,聚陽上周公告今年前二月營收41.88億元,年增10.6%,維持「二位數」高成長。
相關新聞
熱門文章
- 14檔強棒 迎股東會行情2021-04-11
- 房地合一2.0上路「房子更好賣」?原來建商這樣想2021-04-08
- 豐興六天砸3.7億買進 牛皮股中鋼要翻身了嗎?2021-04-08
- 官方明牌!中鴻、陽明等個股 法人急卡位2021-04-07
- 從天堂到地獄 口罩國家隊只能靠外銷突圍嗎?2021-04-11
- 張忠謀慧眼「孵育」 台積小金雞興櫃首日就奪股王2021-04-06
- 16檔營收飆 法人瘋買2021-04-10
- 全台人才荒 台積電擴廠的排擠效應上演中2021-04-10
- 法人搶、散戶追 十檔個股人氣升溫2021-04-07
- 台鐵事故》五大壽險最高理賠才285萬元 為何國人死亡給付這麼低?2021-04-10
- 【台股擂台】周冠軍「華爾街大亨」郭哲榮 本周挑康普、美琪瑪2021-04-11
- 如何打敗大盤?跟著勞退基金緊抱這些股2021-04-09
- 15檔獲利股利雙優股 法人競逐2021-04-04
- 不是0056!ETF配息比一比 這檔衝7%稱冠2021-04-07
- 【Bloomberg】美國學者評析 中國可能很快會對台灣動武2021-04-07
- 十大電子漲價概念股 躍盤面要角2021-04-05
- 大盤醞釀「先蹲後跳」 快聚焦融券回補概念股 2021-04-11
- 【WSJ】退潮方知誰沒穿褲子!電動車新創面臨夢想與現實的考驗2021-04-06
- 【外媒綜合】還記得日立嗎?這家公司現在的主業絕對和你想的不同2021-04-04
- 法人搶先卡位 3月營收亮眼股出列2021-04-02
- 【台股擂台】周冠軍「華爾街大亨」郭哲榮 本周押寶閎康、萬潤2021-04-04
- 水荒再起,台灣這回能過關?2021-04-06
- 重大事故頻傳 身故保險金要這麼做才能節稅2021-04-03
- 【盤前分析】IC設計股見好就收 建議投資人汰弱留強2021-04-12
- 危機就是轉機 為何晶華去年賺的比同業多?2021-04-05
- 亞太電信本業自顧不暇 竟還有空挺新創? 2021-04-04
- 郭台銘入股台康 原來是因為對手三星的成功布局2021-04-07
- 「大到不能倒」銀行規定上路一年 這四家如何超前達標?2021-04-07
- 三大高價股 內外資挺2021-04-10
- 大斷頭(中)/最神投資人如何兩天內敗光200億美元?2021-04-11
- 16檔強勢股獲利讚 大戶搶買2021-04-03
- 【台股擂台】挑戰者「散戶超人」洪任浚 看好迅得、聯成2021-04-11
- 【外媒綜合】進入Q2 投資人將緊盯這五大趨勢2021-04-05
- 老同學拔刀相助!台康解盲成功台耀成最大贏家 2021-03-24
- 有規畫比沒規畫還糟!做了這件事反讓他遺產稅倍增2021-04-03
- 吳昕陽十年磨一劍 新光三越在高雄開Outlet的三大盤算2021-04-10
- 大斷頭(上)/最神投資人如何兩天內敗光200億美元?2021-04-10
- 【Bloomberg】晶片業碳足跡問題不小 台積電迎接挑戰2021-04-09
- 【經濟彭博周報】電動車太燒錢 車商進退兩難2021-04-05
- 【高燦鳴專欄】鴻海仰賴蘋果的日子結束了 需要加快電動車油門2021-03-31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