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海奪美電動車廠訂單 預計2023年Q4量產
鴻海(2317)集團造車計畫大突破,昨(24)日宣布,與有「特斯拉終結者」之譽的美國上市電動車廠Fisker簽署合作備忘錄(MOU),雙方共同設計生產電動車,預計2023年第4季量產,年產規模25萬輛以上,揮軍北美、歐洲、大陸、印度等地市場。
延伸閱讀》劉揚偉:鴻海今年推三款電動車
這是鴻海集團第一個明確的歐美電動車製造訂單,具指標意義。Fisker先前是與全球前三大汽車零配件代工廠加拿大麥格納(Magna)合作,鴻海此次搶下麥格納這個重量級大廠的客戶訂單,將為Fisker操刀電動車,意味鴻海集團對造車能力深具信心。
業界分析,在業界傳出眾多車廠不願為蘋果代工生產電動車之際,鴻海此刻宣布與Fisker合作,要以具備年產規模25萬輛以上實力,有向蘋果招手,「把Apple Car大單交給我就沒問題」的意味。
Fisker是美國電動車廠,以犀利價格策略及現代化設計聞名,市場譽為「特斯拉終結者」,旗下首輛電動休旅車「Fisker Ocean」今年初在美國洛杉磯亮相,業界關注這家美國電動車新創要如何超越特斯拉之際,Fisker宣布攜手鴻海,要挑戰超越特斯拉。消息傳出後,Fisker周三盤前漲逾30%。周三早盤漲約16%。
鴻海表示,雙方將透過「Project PEAR」專案,共同開發全新級距車輛產品,年產量將超過25萬輛,鎖定北美,歐洲,中國大陸和印度等地市場。雙方合作產品是繼2022年第4季度Fisker推出Ocean SUV之後,Fisker品牌的第二款電動車。目前由鴻海與Fisker簽署MOU,未來有機會將引進MIH電動車聯盟。
據了解,Fisker第一款電動車由加拿大汽車代工廠麥格納負責,後者主要純代工,目前該車型全球預訂超過12,000輛;鴻海次此自麥格納手中奪下的Fisker訂單,顯示鴻海電動車製造實力獲得肯定。
鴻海董事長劉揚偉表示,期待雙方夥伴關係能創造極大潛力。鴻海進入電動車產業,也代表資通訊行業新勢力。未來電動車時代是「得三電系統得天下」。
鴻海進軍電動車有兩個主要優勢,第一,是非常優異的上下游供應鏈管理經驗、第二,是過去40多年來積累的電子工程能力及硬軟整合能力。運用資通訊產業在電子零組件及上下游供應鏈管理優勢,革新傳統車輛行業思維,幫助汽車品牌商加速創新、高效的製造流程。
相關新聞
熱門文章
- 14檔強棒 迎股東會行情2021-04-11
- 豐興六天砸3.7億買進 牛皮股中鋼要翻身了嗎?2021-04-08
- Noter哭了,三星為何暫緩推出年銷千萬支的Note系列?2021-04-08
- 房地合一2.0上路「房子更好賣」?原來建商這樣想2021-04-08
- 從天堂到地獄 口罩國家隊只能靠外銷突圍嗎?2021-04-11
- 16檔營收飆 法人瘋買2021-04-10
- 全台人才荒 台積電擴廠的排擠效應上演中2021-04-10
- 台鐵事故》五大壽險最高理賠才285萬元 為何國人死亡給付這麼低?2021-04-10
- 【台股擂台】周冠軍「華爾街大亨」郭哲榮 本周挑康普、美琪瑪2021-04-11
- 法人搶、散戶追 十檔個股人氣升溫2021-04-07
- 如何打敗大盤?跟著勞退基金緊抱這些股2021-04-09
- 大盤醞釀「先蹲後跳」 快聚焦融券回補概念股 2021-04-11
- 官方明牌!中鴻、陽明等個股 法人急卡位2021-04-07
- 不是0056!ETF配息比一比 這檔衝7%稱冠2021-04-07
- 【盤前分析】IC設計股見好就收 建議投資人汰弱留強2021-04-12
- 台股爆量收黑 投資人應注意哪三個警訊?2021-04-13
- 新聞解析/世芯法說救不了股價 何時止跌法人這麼看2021-04-14
- 【Bloomberg】美國學者評析 中國可能很快會對台灣動武2021-04-07
- 【WSJ】退潮方知誰沒穿褲子!電動車新創面臨夢想與現實的考驗2021-04-06
- 新聞解析/輝達強攻筆電 創造台廠兩個贏家2021-04-13
- 4月是買美元好時機?4個匯率問題一次看懂2021-04-13
- 大斷頭(中)/高槓桿冒大險 比爾.黃靠神喻投資惹爭議2021-04-11
- 15家金控首季大賺1,920億元 暴賺背後原因全解析2021-04-13
- 大斷頭(上)/最神投資人如何兩天內敗光200億美元?2021-04-10
- 新聞解析/麥格納──鴻海發展電動車的頭號勁敵2021-04-14
- 張忠謀慧眼「孵育」 台積小金雞興櫃首日就奪股王2021-04-06
- 印度廠暴動才落幕 為何緯創今年還加碼擴產?2021-04-12
- 500元也能買0050!小資族錢進ETF三管道必知2021-04-14
- 【台股擂台】挑戰者「散戶超人」洪任浚 看好迅得、聯成2021-04-11
- 三大高價股 內外資挺2021-04-10
- 獲利創高股價落後 金融股進場時機到了嗎?2021-04-14
- 獨董召集股東會介入經營權 金管會要管了2021-04-12
- 中石化異軍突起 上漲逾6%、飆出第二大成交量2021-04-15
- 吳昕陽十年磨一劍 新光三越在高雄開Outlet的三大盤算2021-04-10
- 「大到不能倒」銀行規定上路一年 這四家如何超前達標?2021-04-07
- 新冠疫情重拳下 全球航空業獲利王竟來自台灣.......2021-04-14
- 【Bloomberg】晶片業碳足跡問題不小 台積電迎接挑戰2021-04-09
- 【外媒綜合】輝達「最後一塊拼圖」產品 為何讓英特爾、超微嚇得大跌?2021-04-13
- 中低價原物料股 衝鋒2021-04-09
- 15檔獲利股利雙優股 法人競逐2021-04-04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