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1845字
2022九合一選舉進入最後白熱化階段,六都市長爭霸各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此役結果不但可能重改藍綠政治版圖,也將視為2024年總統大選的前哨戰,本報特製作專題,介紹六都市長候選人的重要財經政策。
侯友宜任內產業政策成績有目共睹 下個目標:2030 產業加值加倍
新北市長侯友宜第一任內所推動的產業主軸包括「招商一條龍」、「工業區立體化」及「六大區域產業」等都已拿出成效。新北市府表示,市府第二任期將延續既有政策,也會盤點新作法,如將六大區域產業與工業區立體化結合釋出利多,或是透過《產業發展自治條例》提供沙盒試驗。
侯友宜認為新北市是北台灣1,000萬人口中心,欲透過諸多政策將其打造為工商首都,像侯市府2019年推動的招商一條龍平台迄今已招商183件,創造投資金額逾3,600億元,帶動8.5萬個就業機會。
雖然全台灣有五分之一製造量能集中在新北,但新北境內卻無科學園區、工業用地僅占全台灣5%。對此,新北市府領先全國推動工業區立體化,迄今通過59案,創造總樓地板面積72.4萬平方公尺,並帶動40年以上工業區轉型。
此外,新北市府也推動六大區域產業政策,如林口、八里、淡水的智慧物流;板橋、新莊的金融與數位科技等。新北市府強調,區域產業非以規模經濟去評判,而是搭配產業類別及地區環境特性,打造出研發、設計及製造等跨域組成標竿的「A-team」,這點新北市府就是經過長期的調查、實證所推斷出來的結果。
數位轉型推動上,今年將推動數位轉型四部曲,提供企業診斷諮詢服務、培育產業領域專才等。
對於侯友宜第二任期產業政策的擘畫,新北市府表示,將針對既有政策進行延續,像是將六大區域產業及工業區立體化做結合,若符合區域目標的產業,市府可以給予更大支持,降低廠商負擔,也盼透過產業發展自治條例推動沙盒試驗;市府下階段目標將促成「2030 產業加值加倍」,將過往區域產業基礎轉型成具體成果。
面對競爭對手批評新北市府產業政策,侯友宜競選團隊回應,對手不應因為選舉而抹滅侯市府公務員為產業、招商努力。
林佳龍:中央力量帶入新北 轉型「海陸雙港」前進國際
民進黨新北市長候選人林佳龍以挑戰之姿面對藍營長期執政的新北市府,拋出「六星產業計畫」及「新北高快速公路建設路網」,將中央力量帶入新北,轉型成為北台灣軸承,藉由「海陸雙港」前進國際。
林佳龍在臉書上表示,他是以首都圈的高度,提出新北「雙港六星產業計畫」,要翻轉新北的城市定位及產業未來。他也說,新北市不再做衛星城市及衛星工廠,要和台北構成雙子星城市,邁向國際級都會。
林佳龍競選團隊表示,過往許多工業區都在經濟部轄下,往往是中央提出產業方針,再交由地方政府招商,但這樣趨於被動,也就是為什麼新北缺乏自己的產業政策。
林佳龍團隊舉例,台中大肚山精密機械是林佳龍擔任台中市長看到「5+2創新產業」中機械業結合ICT產業潛力,引入中央資源規劃智慧製造,讓原本的「黑手產業」轉型為智慧機械重鎮。
因此,林佳龍規劃在新北開闢1,000公頃產業用地,並提出六星產業計畫,包含板橋、新莊發展智慧城市、智慧生活產業;淡水、八里的電動車旗艦基地;中和、土城、樹林、三峽、鶯歌的傳產智慧製造及國防科技工業。
團隊進一步說明,淡海本身就有自駕車沙盒實驗場,廠商可直接在地製造且原地測試,更可以藉由台北港出貨;中和及土城、樹林、三峽、鶯歌本身就是傳產重鎮,可與桃園龍潭中科院周邊國防工業形成產業廊帶。板橋、新莊以智慧型副都心城市發展,新店則以成為高端醫療生技領域的IC設計、AI應用基地為主。
此外,林佳龍也以自身交通部長經驗,企圖解決新北八大工業區交通瓶頸,規劃15條道路工程,在林口、五股、汐止等五大交流道新增匝道,讓新北車流、物流空中交叉轉換,降低地面交通壅塞。
然而,國土、交通規劃都至少近十年建設期,如何讓新北市民短期內看到改變?林佳龍團隊回應,塭仔圳、樹林大柑園等產業園區在上任後就可加速開發,結合中央政策及資源,相信可以讓市民短期看到成效。
六都重點選將/新北》
六都市長爭霸》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