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刀魚、魷魚、龍鱈戰爭開打!海鮮吃到飽時代,回不去了
盛產秋刀魚的北太平洋,正在打一場因為秋刀魚群銳減的海上爭奪戰。
靠著先進的捕撈技術與漁船大型化,2013年起台灣成了世界上最會抓秋刀魚的國家,年平均捕量超過16萬噸,讓秋刀魚變成了尋常百姓的平民美食,從日式料理、居酒屋到中秋節烤肉必備。
問題來了,也是從2013年開始,抓不到秋刀魚的日本漁民眼紅,開始責怪起了台灣漁船,以及數量不斷增加的中國秋刀魚漁船。還指證歷歷說台灣、中國漁船數量之多,可以一字排開掃光整個北太平洋的秋刀魚,不留一條漏網之魚游到北海道的經濟海域,讓日本漁民望穿秋水也等不到秋刀魚。
甚至日本電視節目的主持人還認真的討論起周杰倫的歌《七里香》,因為這首風靡中國的歌對秋刀魚滋味的描述太傳神了,應該是這首歌讓中國人懂得了秋刀魚的美味,開始自己抓並大量吃秋刀魚,間接害日本人抓不到。
不爭的事實是日本抓到秋刀魚真的變少了,而且在2017年,日本創下了1969年以來的秋刀魚捕撈量新低紀錄,年捕獲量只剩7萬多公噸。
對比台灣平均有16萬噸更加讓日本人眼紅,又看到中國大型遠洋漁船如下水餃般不停的下水,長此以往日本恐怕真的會抓不到秋刀魚,於是日本不停地呼籲秋刀魚捕撈國要坐下來談配額管制、談永續經營。
海鮮戰場一:北太平洋的秋刀魚
這場秋刀魚爭奪戰,在今年7月結束了第一回合,由台灣、日本、中國、韓國、俄羅斯、萬那杜組成的北太平洋漁業委員會(NPFC)呼籲要管制秋刀魚捕撈量,終於讓中國坐上談判桌達成了協議。
秋刀魚上限就是55萬噸,其中的40%保留給日本、俄羅斯經濟海域,剩下的是公海配額,不得超過去幾年平均捕撈量,例如台灣最高不能超過18萬噸。
從明年開始,秋刀魚想抓多少就抓多少的時代結束了,但秋刀魚之戰並沒有落幕。按照協議,配額的40%是按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別人不能進入日本的經濟海域抓秋刀魚,卻不代表日本不能跑到公海跟大家一起捕秋刀魚。
於是一個所未有的畫面出現,日本秋刀漁船隊出現了,19艘日本秋刀漁船遠征北太平洋公海,跟著台灣、中國、韓國、萬那杜的漁船一起抓秋刀魚,一改過去只在自家經濟海域抓秋刀魚的習慣,雖然配額管制上路了,但北太平洋秋刀魚爭奪戰白熱化,船隊愈來愈多。
但秋刀魚卻不見了,台灣區魷魚暨秋刀魚同業公會理事長雷祖綱說,「今年秋刀魚季開始到現在,我們的漁船已經三個禮拜沒有捕到秋刀魚了,原因除了躲頻頻北上的颱風之外,還有海水溫度上升,讓喜愛低溫的秋刀魚的路線改變了。」
船長出身的雷祖綱觀察到颱風走向愈來愈偏北,帶來暖海水的黑潮也愈變愈強,逼喜愛低溫的秋刀魚改變路線,不僅北太平洋的秋刀魚魚群出沒點改變了,游進北海道海域的秋刀魚也跟著變少了。
氣候變遷才是讓日本人捕不到秋刀魚的主要原因,「把中國大陸、台灣的秋刀漁船全部加起來,一百多艘漁船排在一起,頂多兩海浬寬,別說放在北太平洋,就連放在200海浬的經濟海域內就是一點點,那有辦法把整個北太平洋的秋刀魚捕光,」雷祖綱說,這根本是無稽之談。
氣候變遷改變了秋刀魚的洄游路線,讓本來應該大量出現秋刀魚的魚場數量銳減,但想抓秋刀魚的國家、船隊卻愈來愈多。
農委會副主委陳添壽說,中國近年來鼓勵發展遠洋漁業,從沿近海的機帆船時代進入遠洋的魷魚、秋刀魚、延繩釣、圍網,也發展台灣沒有的遠洋漁業,例如極地捕撈船,打造了先進的南極磷蝦捕撈加工一體化漁船前往南極捕磷蝦,「站在國家戰略,我們是否應該思考開發新漁場、新魚種,」陳添壽說。
海鮮戰場二:印度洋的大型深海魚
全球漁業資源的爭奪戰不侷限在北太平洋,地球另一端的印度洋,另一場魚權爭霸又悄悄登場。
由歐盟、澳洲、法國、日本、韓國、模里西斯、塞席爾、泰國組成的「南印度洋漁業協定(SIOFA)今年7月通過,台灣以「中華台北」名稱成為「南印度洋漁業協定(SIOFA)的締約國,這是台灣加入的第5個地域性國際漁業管理組織。
能夠加入聯合國旗下組織是好事情,卻值得深思台灣未來的角色,陳添壽說,「台灣能加入國際組織並且成為締約國是令人振奮的好消息,因為這些國家認為台灣是印度洋的捕魚強國所以讓台灣加入。」
但實際上台灣漁民卻是磨刀霍霍。在印度洋地區,台灣有一百多艘奇特的漁船,利用延繩釣的方式釣棘鱗蛇鯖、小鱗犬牙南極魚等大型深海魚,是印度洋上的漁業強國。所以,印度洋周遭國家如果維護自己的漁業資源永續,就必須「邀請」台灣來討論。
棘鱗蛇鯖、小鱗犬牙南極魚到底是什麼?他們上了台灣、香港、澳門、中國人的餐桌,棘鱗蛇鯖變成了龍鱈、小鱗犬牙南極魚變成了圓鱈或美露鱈。
其中棘鱗蛇鯖本名叫油魚,含有一種人無法消化的蠟酯,因此吃太多會拉肚子,人類捕捉油魚原本用途來提煉工業用潤滑油,因此油魚消費量有限。
高雄區漁會理事長謝龍隱說,油魚到了中國大陸被取名為龍鱈,身價完全不同了,價格飆漲還供不應求,最近還有韓國業者來收購油魚做化妝品,又拉抬了油魚的價格。
因此大量漁船跑到了印度洋釣油魚,台灣漁船光棘鱗蛇鯖一年捕獲量1萬7千公噸,而SIOFA讓台灣加入成為締約國,就是希望龍鱈、圓鱈不再讓你任意抓、任意吃了。
海鮮戰場三:南大西洋的魷魚
戰場還不只是太平洋、印度洋,今年3月,阿根廷海軍又再度對越界捕魚的中國魷魚船開火。這不是單一事件,阿根廷海軍已經連續3年對中國漁船開火,甚至還發生直接把中國魷魚船打沉的事件。
原因是跟日本人捕不到秋刀魚相同,本來是魷魚最主要漁場是英屬福克蘭群島,台灣夜市常見的烤魷魚、油飯的魷魚乾到魷魚絲,都是來自福克蘭群島。
台灣年平均捕撈量約15萬噸的魷魚,但今年捕撈量只剩3萬噸,因此凍魷魚到港價格是愈來愈高。根據農委會漁業署的統計,2009年凍魷魚一公斤平均價約15.3元,去年漲到了30.3元,10年來漲了將近一倍,本來是廉價的魷魚是愈來愈貴。
為何愈來愈少?原因跟秋刀魚怕熱不同,魷魚反而怕冷。雷祖綱說,因為靠近南極的關係,本來福克蘭群島會有南極浮冰是稀鬆平常的事情,近年來隨著地球暖化,南極漂來的浮冰愈來愈大,附近海域的溫度就愈來愈低,讓巴西往南游到福克蘭群島的魷魚碰到太冷的水溫就往回頭或改道。
於是台灣漁船抓到的魷魚就愈來愈少,中國漁船則屢屢闖入阿根廷的經濟海域作業,碰到阿根廷海軍就跑給它追,上演你追我跑,你回去我又越界的戲碼。氣急敗壞的阿根廷海軍就開火,甚至擊沉中國漁船的事件就一而再的發生。
這是全球的共通的問題,人類從海洋捕到的魚愈來愈少。2012年全球捕撈漁業生產了9130萬噸,本來預期會突破一億噸大關,但到了2017年剩下7900萬噸。
陳添壽表示,不僅無法突破一億噸,甚至逐年減少,以前我們總認為海洋是人類的冰箱,想抓多少就抓多少。現在是配額時代來了,能抓多少就是看你的配額有多少,如果連上談判桌的資格都沒有,更沒有資格抓。
因此,各國無不卯足了勁,再遠再惡劣的地方也有人去。陳添壽解釋,北太平洋除了秋刀魚之外,更北的海域還有白腹鯖,但台灣沒有發展遠洋白腹鯖,反倒了是中國大陸造了能夠承受更惡劣海象的白腹鯖船到北太平洋作業,甚至還造了大型捕蝦船到南極捕磷蝦。
一邊把磷蝦吸上來一邊就當場加工成為磷蝦油、粉等產品,不停作業連漁網也不拉上來,滿了會有運輸船來搬走成品,中國成了挪威、韓國、日本、波蘭之外的南極漁業的新要角,未來可以分配南極資源的國家。
可惜台灣早在1976年就派海功號前往南極探測南極磷蝦資源,卻中斷多年。陳添壽說,現在就是你必須在這塊海域有作業、有實績,談判的時候才會邀請你分配額。
繞了地球一周,世界各國正為海洋資源打一場比技術、比永續、比管理,也比人權、人道的海鮮戰爭,台灣被稱為日不落的遠洋漁業強國,早已捲入其中。
未來不僅要出海較勁,世界各國還睜大眼睛看台灣,你是怎麼管理漁船、對待船員,甚至怎麼吃魚,不永續、不人道就把台灣踢走,限制台灣捕撈權與出口資格。
※本文由天下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延伸閱讀:
漁船24小時衛星監控、出海帶500部電影……全球最嚴的遠洋漁業規範在台灣
獨家專訪》讓歌仔戲與時俱進!睽違16年 國寶楊麗花為何復出?
相關新聞
- 挺防疫!王品「桃園20店」外帶優惠 醫護吃添好運85折2021-01-27
- 結盟UPS 台灣柏釧逆勢成長三成2021-01-22
- 武陵賞櫻今年超夯 預售比去年同期增2成2021-01-28
- 新年另類招財運!全聯獨家開賣麻將系列、繽紛花火口罩2021-01-28
- 國台交75年華麗轉身 6月完成5G音樂廳建置計畫2021-01-28
- 新春採購支付零接觸 LINE Pay市場、夜市付款享優惠2021-01-28
- 回收素養調查 48%民眾分類霧煞煞2021-01-28
- 花旗打造回收大百科 101種垃圾告訴你怎麼分類2021-01-28
- 士林堰增流至水庫環評變更卡關 水情調度添變數2021-01-28
- 雙贏彩第110023期頭獎摃龜2021-01-27
- 今彩539第110023期頭獎摃龜2021-01-27
- 台中市動保處與編舟計畫簽署「浪浪全齡活動」計畫2021-01-27
- 獎助台灣創作人才 雲門創計畫邁入第6年2021-01-27
- 雙贏彩第110023期開獎2021-01-27
- 今彩539第110023期開獎2021-01-27
- 雷驤新書記錄人生風景 開展秀出繪畫新作2021-01-27
- 單親媽刮刮樂中百萬 落淚兒子醫藥費有著落2021-01-27
- 雙鐵客運車廂擬禁飲食 交部:日期指揮中心決定2021-01-27
- 提升防疫 高鐵春節取消自由座、台鐵限對號車站票2021-01-27
- 海陸蛙人兄妹檔傳佳話 任毅任婕手足同袍情更深2021-01-27
- 春節蘇花路廊 預估初一南下初五北上湧最大車流2021-01-27
- 日月潭櫻花季1月底到3月上旬 周邊推薦8處景點2021-01-27
- 飯店搶攻異地上班商機 櫃檯人員化身私人秘書2021-01-27
- 連鎖餐飲龍頭挺桃園 10品牌推外帶外送優惠2021-01-27
- 春節返鄉潮 防疫旅館入住率高達7成32021-01-27
- 開南大學首位女校長 線上直播林玥秀接任2021-01-27
- PChome 24h購物獨家預購櫻桃小丸子新年聯名醫療口罩2021-01-27
- 台北電玩展如期舉辦 館內人數每日最多8000人2021-01-27
- 中衛新推「夜幕灰」口罩5片69元 實體通路明天開賣2021-01-27
- 到市區更省時!台南仁德特27號道路完工 不用繞道塞車2021-01-27
- 國健署、漁業署共推9道健康年菜 葷素、長者都合適2021-01-27
- 家樂福28日獨家開賣 萊潔法國迷彩口罩展現優雅風采2021-01-27
- 中南部1月29日前PM2.5指數高 台中啟動應變措施2021-01-27
- 買1送1!清原×蜜蜂工坊合推「坎格拉果香蜜凍紅茶」2021-01-27
- 解封了! 奧萬大吊橋30日重新開放 亮麗見客2021-01-27
- 猴狪鐵路持續搶修 除夕前3天全線通車目標可再提前2021-01-27
- 空汙拉警報!空拍機下的高雄 如同海市蜃樓2021-01-27
- 台中市人最愛的美食是? foodpanda據統計說是這個...2021-01-27
- 春節連假北市防疫垃圾照常收運 落實垃圾分流2021-01-27
- 霧濛濛! 全台17站空汙「紅害」 高雄最慘占11站2021-01-27
熱門文章
- 台幣強升 聯電:Q1營收增幅恐腰斬2021-01-28
- 鴻華首款電動車 傳6月亮相2021-01-28
- 聯電去年獲利大增2倍 每股純益2.42元創近20年新高2021-01-27
- 台積傳召開內部說明會 高薪徵美國廠生力軍2021-01-28
- 市場缺櫃嚴重 長榮海運啟動大造櫃計畫2021-01-27
- 工作不忘休息!直擊Google台北辦公室午睡室、餐廳2021-01-27
- 聯發科法說報喜 今年將強勁成長2021-01-28
- 蘋果印度熱賣 台鏈大進補2021-01-28
- 解車用晶片荒 一共識三方法2021-01-28
- 台積電好提款 外資連六賣、賣超13.38萬張2021-01-27
- 台灣微軟首席營運長 由陳慧蓉接任2021-01-28
- 提升防疫 高鐵春節取消自由座、台鐵限對號車站票2021-01-27
- Google在台蓋硬體研發基地 成美國以外最大技術創新據點2021-01-28
- 紡織廠活化土地 搭科技熱2021-01-28
- 超微財報佳 台鏈吞定心丸2021-01-28
- 針對車用晶片 台積電:已與客戶合作確認關鍵需求2021-01-28
- 聯電總座王石:對2021年晶圓需求抱持樂觀看法2021-01-27
- 台積釋新職缺 要找先進「機台守護者」2021-01-28
- 王品砸7.3億買股轉讓員工 年後徵才500人、薪資加碼3成2021-01-28
- 法人:面板雙虎去年可轉盈2021-01-28
- 長榮搶市 砸錢大造櫃2021-01-28
- 聯發科今年Q1展望 挑戰營收破千億2021-01-27
- 聯發科去年每天賺1.1億 本季業績挑戰千億2021-01-28
- 旺宏去年獲利年增逾7成 樂觀看今年營運2021-01-27
- 車用晶片荒 集邦:這些產線最緊缺2021-01-28
- 車用晶片缺貨潮 大摩:台積可能採三策略2021-01-28
- 和碩越南廠 簽訂施工總承包工程合約2021-01-27
- 台股開低 蔡鎮村:短線交易留意風險2021-01-28
- Google展現企圖心 拚後來居上2021-01-28
- 聯電去年Q4營收453億元 EPS 0.92元2021-01-27
- 晟德參與永昕現金增資 每股認購價30.5元2021-01-27
- 黑夜中的美好曙光 CSD中衛「夜幕灰」新品上市2021-01-27
- 蘋果供應鏈大陸以外布局 持續推進2021-01-28
- 凌華DDS技術鍍金 助MIH發展自駕電動車2021-01-27
- 台灣發展電動車整車 訂單是關鍵2021-01-28
- 友達農曆年拚產能 中國廠員工9成留廠2021-01-28
- 薪資統計出爐 青年最慘僅拿34.9萬元2021-01-28
- momo物流再添生力軍 攜手中華郵政i郵箱取貨服務2021-01-28
- 晟德挺自家人 參與永昕現增2021-01-28
- 聯電去年獲利 飆20年新高2021-01-28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