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1828字
川普4月3日宣布實施對等關稅,血洗全球股市,台灣也將面臨32%關稅,7日清明連假後開市第一天,台股幾乎全面跌停,崩跌逾2千點,成史上最大收盤跌點,台積電也重挫跌停。
金管會6日傍晚已緊急宣布限空令,一、放寬抵繳擔保品範圍,二、調降借券賣出量、由30%降至3%,三、拉高融券保證金成數、由90%升至130%,實施期間自4月7日至4月11日。
限空令是什麼?歷史上的限空令發生背景為何?經濟日報整理相關資訊,幫助投資人了解救市措施。
延伸閱讀:
整理包/川普關稅風暴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政府跟時間賽跑做了什麼?
限空令三階段是什麼?
當股市波動劇烈,為了維持市場穩定、避免股市崩盤,主管機關(金管會)會適時祭出限空令,所謂的限空令,其實就是讓投資人不得對個股放空,根據力道強到弱可分為以下三階段:
1.限制借券賣出量:
限制借券賣出的總量,投資人仍可以融券放空,但限制當天的放空量不能超過成交量的某個百分比。
這次金管會祭出的措施,就是投資人每日盤中借券賣出委託數量,由原不超過該種有價證券前30個營業日的日平均成交數量的30%調降為3%。也就是說,假設某檔個股一天成交量是3萬張,過去外資可借9000張做放空,未來只能借900張放空,空方賣壓打了一折。
2.平盤以下不得放空:
若一檔股票的現價低於前一日收盤價,也就是跌破平盤,就不能放空。
3.全面禁止放空:
終極手段是「全面禁止放空」,也就是「禁空令」,通常出現在重大金融危機或股市連續崩盤時,投資人只能做多或觀望,禁止所有做空操作方式。
台股史上5次限空令
台股歷史上曾有5次限空令,第1次限空令是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規定平盤以下不得放空。
第2次是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當時美國發生次貸風暴,導致美國第四大投銀雷曼兄弟倒閉,引爆全球金融危機,台股大跌超過50%。政府於當年9月22日宣布,150檔個股平盤以下禁止放空,10月1日改為「全面禁止放空」,也是有史以來最嚴峻的限空令,持續長達5年,直到2013年才解除。
第3次是2015年8月中國股市崩盤,台股連帶遭受波及,金管會宣布實施限空令,平盤以下禁止放空,為期一個月。
第4次是2020年3月新冠疫情大爆發,美股不到10天經歷4次熔斷,台股崩盤跌到8千多點,3月18日金管會實施限空令,借券賣出委託數量由30%降為10%,隔日國安基金進場護盤。
第5次則是2022年俄烏戰爭,加上美國鷹派升息、通膨等利空衝擊,台股面臨萬三保衛戰,金管會10月1日先祭出「限制借券賣出總數」、「提高融券保證金成數」,10月12日再祭出第二波升級版「限空令」,10月21日更進一步祭出禁空令,當日收盤價跌幅達3.5%以上,次一交易日平盤以下不得放空。
限空令無效還有哪些招?
若這波限空令還是煞不住台股跌勢,金管會下一步只能再擴大打擊面,採「禁止平盤下放空」,甚至進一步實施禁空令「全面禁止放空」,但副作用就是量能恐更加萎縮。
資深券商主管表示,金管會沒有一開始就下令禁空的原因可能有二,一是全球股市暴跌,還沒有人祭出救市措施,金管會不宜過度干預,二是市場預期7日開盤會暴跌千點,須讓台股合理反映賣壓,若一開始就下猛藥,可能金管會救市空間失去彈性。
此次金管會將借券總量砍至3%,主要是瞄準外資禿鷹,因為借券放空九成都是外資,先抑制外資空頭,後續國安基金也研擬進場護盤,減緩台股賣壓。
台股時止跌?法人這樣看
台股7日一開盤就跳水2000多點,盤面一片綠油油,上市櫃超過1,600家跌停板,股民平均資產蒸發50萬元以上,台股何時止跌?
台新投顧提出三大止跌觀察訊號,一是短期觀察半導體如何課稅,二、台積電與英特爾的案子是否成立,三、中長期景氣是否陷入衰退。現階段對台股選股策略,建議留意三大類,包括高殖利率、相對低波動、內需型。
富邦投顧董事長陳奕光則認為,台股要止跌沒那麼快,可觀察幾個重點,首先成交量必須放大,觀察今日多檔個股跌停鎖死,投資人想賣也賣不掉,成交量萎縮;再來是美股要先止跌,台股因連假休市未能及時反應,後續得看美股表現。
第三個則是指標股如台積電、0050等需先止跌,恢復投資人信心;最後則是觀察國安基金何時進場護盤,有助穩盤勢。
(資料來源:記者廖珮君、蔡靜紋)
延伸閱讀
整理包/國安基金是什麼?歷史戰績「七勝一敗」 我可以跟單嗎?
整理包/川普對等關稅大砲開轟!台灣被課32%比日韓更重 一次看懂還有誰被重課、產業受打擊?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