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1309字
【閱讀集點 好禮雙重奏】
1點已入帳!
大文豪馬克.吐溫曾說過:「發明電報、蒸汽機、留聲機、攝影機、電話或任何其他重要事物,需要1,000個人。」 這個觀察至今仍大致成立,AI的發明需要數千名科學家、工程師及產業領袖努力數十年。隨著AI加速演進,下次的重大突破將耗費巨大能源。AI極為耗電-ChatGPT單次查詢耗費的電力是傳統網頁搜尋的十倍。隨著AI用量增加,能源需求將上升,若供不應求,AI發展將受限。
驅動GPT-4、Gemini等先進模型的AI資料中心,需要全天候的穩定供電。目前,這些資料中心約占美國一年電力消費量的3%,這個比率預料將在五到十年後提高超過一倍。
更廣泛而言,AI的用電量將從2023年的4太瓦小時(TWh,40億度),到2030年提高至93TWh(930億度),相當於超過整個華盛頓州2022年用電量。
能源需求將劇增的趨勢很明確。確保獲得充足電力已成為AI公司的優先目標,這需要政府協助。為推動AI革命而建立穩定供電,符合美國利益。若因能源不足拖慢AI發展,無異於是國家在自我傷害。到資料中心能源需求翻倍之時,能源供應也應該至少要翻倍。
政府可藉由簡化和加速許可程序來釋放民間發展電力潛力。之前轉向乾淨能源的步調已遭受複雜核准程序的拖累,這同樣不利AI發展。
我們也須重新考慮核能,無論是重啟既有核電廠或建造新一代更小型、更安全且更高效的反應爐。在這方面,必須翻修針對1970年代技術制定的監管規定。
雖然核能的優點廣為人知,但美國的能源創新也應聚焦於核融合能源。核融合發電機利用輕原子核結合形成較重原子核時,釋放出的巨大能量,是種甚具潛力、可靠的乾淨能源來源。
2022年,加州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的科學家達成核融合點火的里程碑,從核融合實驗中產生的能量,超過驅動實驗所需的能量。
若美國能實現規模化的核融合發電,將能輕易滿足AI電力需求,但這需要大量資金,以及新創公司和國家實驗室合作,以便把屬於概念的設計和計畫提升為商業化。但在新技術與現有技術能夠開始縮小能源差距之際,美國也必須向海外尋求能源。
在海外尋求能源資源,面臨不同挑戰。雖然中東等一些地區擁有大量可靠且低成本的能源資源,但依賴這些資源牽涉到地緣戰略與國安考量。例如海外資料中心雖能壓低能源成本,但卻面臨資料遭竊取、第三方供應商藉以規避出口管制、遭用來對美國施加壓力等問題。
AI技術極為珍貴,且攸關美國國安,因此,合作的國家必須是與美國共享利益和價值觀的國家,並擁有強大防禦能力能保護AI系統。在能源昂貴的歐洲之外,還有其他美國夥伴可做為選項,例如日本有超過20GW的閒置核電容量,加拿大也有豐富的水力發電。
先進的人工智慧不僅是目標,也是解決方案的一環。我們必須透過部署AI,找到並開發改進資料中心效率的新方法,並實現核融合能源的潛力。
(作者Eric Schmidt是美國智庫「特別競爭研究計畫」主席、Project Syndicate專欄作家/編譯葉亭均)
本系列專欄由富邦金控獨家贊助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